
東塔相輪上的華蓋被移動,塔剎失蹤

東塔原有的塔剎為石雕寶葫蘆形,造型圓潤精美
近日,房山區谷積山一座明代古塔塔剎(俗稱塔尖)被盜。專家鑒定該塔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從此房山再無類似形狀和質地的古塔。
不僅如此,去年記者探訪谷積山文物群時,發現現存7處文物均遭到破壞。被曝光后,當地文物部門承諾將加強力量保護。
然而時隔一年,該地區防護措施仍未到位,多處文物身添“新傷”。相關部門稱保護經費是大難題。
現場“重傷”古塔葫蘆形塔剎又丟了
谷積山文物群,位于房山區青龍湖鎮北車營村,1981年被公布為房山縣(今房山區)重點文保單位,山間現存三塔、兩墓、兩寺7處文物。
被盜的古塔位于谷積山東側、俗稱東塔,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距今已有534年歷史。東塔為石砌覆缽式,高約6米。記者去年探訪時,東塔相輪(塔脖子)之上的華蓋與石雕寶葫蘆形塔剎尚在,塔剎造型圓潤精美。
然而近日記者再次造訪,卻發現,相輪上的華蓋出現約0.5米的位移,“石雕寶葫蘆形塔剎”已不翼而飛。
這不是東塔首次遭到破壞。東塔基座處有早年間留下的盜洞,地宮內“釋迦涅槃圖”2000年后被盜、頂部盤龍藻井被鑿毀。塔基上為覆缽體塔身,四面各有石雕一龕,龕內石佛近年相繼被盜。
雖說寶塔內外傷痕累累,但截至去年建筑外形基本完整。可如今,寶塔連“腦袋”都被盜走,看上去格外別扭。
據山下靈鷲禪寺附近的農戶介紹,東塔塔剎被盜就是近半個月的事,但他們白天并未發現有可疑人上山。估計盜賊是在深夜步行上山盜走的。
(責任編輯 :燕寒寒)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