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國女游客21日晚間在肯尼亞旅游勝地納瓦沙遭河馬襲擊意外身亡,引起國內(nèi)輿論關(guān)注。中國人越來越多境外游,旅游安全不容忽視。在新華社記者進行的專訪中,肯尼亞野生動物保護局發(fā)言人穆博古阿概述了安全觀賞野生動物的要點。
“野生動物是野生的,不管看起來多溫順。”這是穆博古阿的第一條提醒。他說,它們大多數(shù)是天生的“捕獵專家”,人類過于靠近時,“它們很知道該拿你怎么辦”。
“遵守所有告示語,哪怕再簡單不過的提醒。”穆博古阿指出,游客往往對簡單的提示無動于衷,比如“請勿遠離此處”,有人仍會走出去幾百米遠;而“告示牌所以豎在那里,是因為專家了解那個地方潛在的危險”,勿存僥幸。
“在野外觀賞動物時,不管發(fā)生了什么,我們都建議游客待在車里。”穆博古阿說,車拋錨或迷路,游客該做的是待在車里,不是“下車亂跑”。這一是因為救援隊更容易定位汽車的位置;二是因為游客下車等于將自己暴露在原野中,“你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會面對什么動物”。
說到與動物的“親密接觸”,穆博古阿說:“絕大多數(shù)野生動物都是敬畏人類的。所以,你要以敬畏還敬畏。”觀賞野生動物的最佳距離是“保持安全距離”,這樣既不打擾動物的正常生活,也防自己不測。
“我們希望所有動物都能維持野生的原生態(tài),所以不要去喂食動物。”穆博古阿說,人類送上的食物對動物來說,并非“圣誕大禮”,相反是在扼殺動物的天性。他解釋說,動物找食是本能,沒得吃“只能挨餓”。一旦動物依賴人類,便失去了對人類的敬畏,“這使人類更容易被動物攻擊,因為動物不再害怕和畏懼你。它們看見你手里食物,會靠近向你討食,這時就可能有危險。”
穆博古阿還介紹了一些非洲野生動物的習性。比如非洲五大獸之一的水牛,貌似普通牛,但“脾氣暴躁,非常危險”。人們說,“寧愿碰到獅子,也不愿遇見落單的水牛”。不過,穆博古阿說,落單的水牛不會無故襲人。“水牛會計算。你的距離超出它的攻擊范圍,它就會繼續(xù)吃草,假裝你不存在。”
五大獸中的大象和犀牛屬于弱視動物,靠嗅覺辨別事物。穆博古阿說,在野外相遇,游客首先要做的是辨風向,站到動物的下風口,以免它們察覺到人類氣味。另外,“大象和犀牛通常感知動作而非靜物,你一移動,它們就知道了你的存在”。
你若靜立,大象有時甚至不會察覺到人類的存在。不過,與犀牛共生的犀牛鳥會報信。他說,有時人類靠近,驚飛了它背上的犀牛鳥,犀牛這才開始警覺,觀察周圍。
在野外遇到一只獅子不可怕,穆博古阿說,怕的是周圍還有第二只、第三只,“因為獅子不太可能孤兵作戰(zhàn)”。再有,看到小獅子小豹子等幼仔,一定得明白它們的媽媽相距不遠,“幼仔絕不可能離開母親單獨行動”。穆博古阿說,對于護犢心切的動物媽媽,“游客近距離的存在”有時就已構(gòu)成威脅。這時,它們會進攻,而這進攻是防衛(wèi),為了保護孩子。
遭遇河馬,穆博古阿建議“千萬別向水邊逃跑”。“河馬水性好,它受驚嚇后就是向水跑,如果你也是,擋了它的路,它一定攻擊你。”而水中鱷魚其實很容易被嚇走,穆博古阿說。“如果你有木棍,這時只需用木棍撥水。這是最簡單的一招,卻是嚇走鱷魚最有效的方法。”
最后,穆博古阿說,有些食草動物如長頸鹿、斑馬等,看似溫順,其實也有相當?shù)墓粜浴1热玳L頸鹿前后腿都能踢人,力道可重達1噸。斑馬還連踢帶咬。雖然類似個案很少,但穆博古阿說:“它們畢竟是野生的,你不知道它們此時脾氣如何,也永遠無法預測它們下一步的行動。”
(責任編輯 :范源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