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國民旅游休閑示范市(縣)巡禮三
試行國民旅游休閑計劃4年來,梅州市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資源、政策等優勢,全力塑造了“世界客都”、“國際慢城”的城市形象。
正值深秋金柚飄香時節,記者深入地處粵東北的梅州市——唯一一個遠離珠三角地區的廣東省國民旅游休閑示范市——切身感受“休閑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獨特魅力。
“慢生活”為旅游休閑計劃破題
“世界客都”梅州,經濟體量并不大,GDP增速并非最快,近年來卻在廣東省科學發展觀考核評價中頻頻“搶先”,并且榮登“201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
其幸福的秘訣是什么?
剛進入城區,記者在梅江兩岸看到,清澈的江水,碧波蕩漾,游船往來;兩岸綠樹成蔭,一條彎曲休閑步道向綠樹叢中延伸;步道上依稀可見三五行人,在散步、下棋、慢跑、跳舞、休憩……一幅詩意棲居的生活畫卷。這也許就是客都梅州人幸福、休閑、從容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梅州把城市的休閑品質概括為“慢生活”,并將其上升為城市經營理念,提出打造“國際慢城”。一個“慢”字,道出客都梅州的“幸福經”,也是梅州推進國民旅游休閑計劃的根本立足點。
“不怕起步晚,就怕起點低”、“慢生活不是慢發展”。近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確定了與珠三角等發達地區錯位發展的戰略,為人們創造一種更環保、更健康、慢享受的生活環境,培育一個“慢生活”之都,闖出一條經濟欠發達山區科學發展的新路。
梅州市委書記朱澤君曾在多個場合強調,發展既要跨越式、要有總量和速度,又倡導“三不比”:與發達地區不比發展總量要比發展質量;不比GDP增速要比老百姓幸福指數;不比發展規模要比發展特色。
而旅游業作為綠色經濟崛起的先鋒產業和優先發展的產業,梅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旅游產業大規劃、大策劃、大招商、大品牌、大推介、大發展的科學發展思路。2012年3月,梅州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創建廣東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區的決定》,要求打響“休閑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品牌。
按照規劃,梅州整個城市都是文化旅游特色區,將重點發展度假休閑、保健療養、婚慶服務、文化創意、先進制造業等,打造幸福導向型產業集聚區。
2012年8月,梅州市又出臺了《關于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并于2013年2月專門出臺了《關于促進旅游業快速發展的扶持辦法》等政策。其中,《關于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規定,2012—2016年,每年安排旅游產業發展項目扶持資金900萬元,支持發展大型休閑文化旅游基地,打造休閑旅游高端品牌項目建設,支持高星級酒店、旅游目的地建設,提升旅游品質、游客招徠等,建設休閑旅游產業體系。
事實上,圍繞“慢生活”理念打造城市的各項基礎設施和環境、全力發展“慢生活”相關產業,已成為梅州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共識。
城鄉統籌譜寫旅游休閑新篇章
“梅州是典型的客家地區,1萬多座圍龍屋、土樓、中西合璧建筑遍布全市,世界客商大會、客家文化藝術節、客家美食節、山歌節等活動豐富多彩,客家文化氛圍非常濃厚。”梅州市旅游局副局長丘加悅指出,梅州還要在城鄉建設中進一步突出客家文化,讓客家文化走近萬千游客,讓梅州成為一個游客心目中“記得住的城市”。
近兩年,梅州實施了規模浩大的城鄉環境整治與綠化工程,僅環境整治就投入逾3億元,拆除城區違章建筑2.7萬平方米,通過“森林圍城”、“山里建城”等工程,打造森林里的花園城市。
在梅縣雁洋鎮,僅有200多人口的橋溪古村落已成功進行保護性開發。小村朱、陳兩姓人家,自明朝末年開始,世代聯姻。朱氏后人留洋后興建的繼善樓、世德樓,陳氏人家興建的仕德堂等17幢古屋,特色鮮明,均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客家小鎮,一座座客家小屋連成一片,成為“客家建筑博物館”。
為了開發橋溪古村落,梅州市下大力氣,清理了溪水兩旁的違章建筑,整飭村容。如今,“橋溪古韻”與葉劍英紀念園、雁鳴湖、靈光寺等景點串珠成鏈,讓游客的腳步慢下來。
游客的腳步慢了,各個縣區發展“慢生活”經濟的思路卻迅速動起來。平遠縣提出建設“休閑勝地,生態慢城”。據了解,平遠縣采取“大旅游”的發展思路,每一項工作中都考慮到旅游元素,無論是修路、架橋還是建房,加入了旅游理念就大不一樣。例如,客家風情客棧結合了新農村建設,通過旅游元素建立起致富的長效機制。大埔縣則在努力打造“大埔大公園,最美小山城”,西湖公園、蜜柚公園、書法公園等五大公園環繞縣城,漫步湖邊,休閑氛圍越來越濃。
自2009年開展國民休閑旅游計劃以來,梅州先后有12家景區、16家旅行社、14家星級飯店、1家社會特色餐館被評為廣東省國民旅游休閑示范單位。其中,雁南飛茶田景區、雁鳴湖旅游度假村榮獲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稱號,洞天湖旅游度假村被評為廣東省農業旅游示范基地;大埔縣富大陶瓷有限公司被評為廣東省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廣東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今年,梅州市又有5家景區躋身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包括千佛塔宗教文化旅游區、大埔縣張弼士故居、富大陶瓷工業旅游區、坪山梯田旅游區和百侯名鎮旅游區。
目前,葉劍英紀念園、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紀念園、泮坑旅游度假村、南臺山森林公園及各縣(市、區)博物館等29家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城市公園已實現免費開放。
為進一步打響“休閑到梅州、享受慢生活”品牌,梅州市于今年6月啟動“我帶大家游梅州”活動,書記、市長齊上陣,人人都是“導游員”,個個都是形象大使,全面實施“引客入梅”戰略,進一步活躍了休閑旅游市場。
今年7月,梅州市旅游局聯合梅州日報社舉辦“梅州十八景和精品旅游線路評選”活動,專題網站點擊量達到858萬人次。新鮮出爐的“梅州十八景”——葉帥故園、詩畫梅江、客家大觀、客家圍龍、雁南飛茶田、雁鳴秀湖、靈光古剎、客家小鎮、長潭秋色、千佛梵光、橋溪古韻、五指丹峰、長樂神泥、神光普照、南臺臥佛、豐順溫泉、麓湖揮桿、萬福圣境——成為美麗客都亮麗名片。
每一個景觀的命名都非常講究,或將成為代表梅州且被廣為運用的“成語”。梅州十八景的評選把握了“自然與人文相結合、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結合、文化性與觀賞性相結合、代表性與地域性相結合”的原則,遵循“景點帶景區、景觀塑形象、景名涵意境”,圍繞核心景源的景觀意境命名,主題突出、形象鮮明、富有詩意,充分展示出“休閑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客都旅游形象。
“休閑慢城”讓梅州初嘗“甜頭”
在梅州客天下旅游產業園中,記者看到,歐式風格的國際婚慶殿堂已開業,婚慶廣場上,一對對新人正在拍攝留下幸福時刻。
葉帥故園是梅州的核心景區,從最早的“葉帥故居”到如今的“葉帥紀念園”,再擴建帥跡尋蹤、杜鵑花谷、登高覽勝、果園采摘、客家天堂等景點打造而成。據悉,以往葉帥紀念園全年的游客量也不過25萬人次,近年來呈現“井噴”態勢,月均游客突破17萬人次,全年接待游客量有望超過200萬人次。
在2013梅縣金柚飄香招商會上,記者了解到,白肉蜜柚包園收購價每斤2元至3元,紅肉蜜柚價格達4元至5元。在梅縣橋溪村,村民自種的菜心、蘿卜等蔬菜,甚至可以賣到10多元一斤。
丘加悅介紹,包括千江溫泉、鹿湖溫泉、豐良溫泉、北斗溫泉等在內的豐順溫泉城項目,以雁鳴湖南藥基地藥膳湯類為特色的保健養生產業,葉劍英、張弼士、黃遵憲等名人故園深度開發,梅縣僑鄉村古村落和平遠紅豆相思谷鄉村游項目成為廣東省旅游扶貧大型重點項目,平遠五指石景區新建了一條長8.7公里的廣東第一高空棧道……旅游業作為幸福導向型產業已初具規模,充滿生機。
隨著交通路網的延伸擴展,“慢生活”經濟市場廣闊。丘加悅介紹,梅州梅縣機場擴容、潮汕機場建成,以及將來惠梅高鐵、沿海鐵路的輻射帶動,到梅州體驗“慢生活”會更加便捷。目前,梅縣機場加密了往返香港、廣州航班,新開梅州-珠海、深圳航線,同時在加緊籌劃上海、北京等航線。
記者從梅州市旅游局了解到,今年1至9月,梅州共接待游客105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和19%。今年國慶黃金周,梅州接待游客255.9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7.01億元,“梅州十八景,景景都爆棚”。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游客八成是自駕游,另有5000多名摩托車友歡聚梅州,參加全國摩托車旅游嘉年華,“慢生活”吸引力可見一斑。□ 郭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