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廬山,游人如織。1至7月,廬山旅游景區接待501萬人次,同比增長23%;旅游總收入48.4億元,同比增長47.9%,旅游經濟保持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前不久,省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做強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體,龍頭昂起”,打造支撐江西經濟崛起“雙核”的戰略部署。面對新一輪的趕超發展機遇,如何在融入昌九一體上更好地發揮旅游龍頭的作用?廬山管理局給出了“融入昌九一體化,加快旅游發展升級,爭得廬山應有地位”的有力回答。
融入昌九促發展
九江在建設長江中游特大城市過程中,明確了“四縣一山”區域和九江中心城區相向發展的戰略,廬山新城作為廬山區和九江主城區之間的連接區域,已處在“大九江”城市發展格局之中。
“昌九一體、龍頭昂起”,廬山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提出要在昌九一體化進程中,推進旅游發展升級,實現與南昌、九江同步發展,為廬山旅游發展匯聚更多的人氣和財氣。早在2012年12月,廬山管理局就邁出了行政主體下遷工作,邁出了下遷的第一步。省委、市委全會召開后,他們進一步堅定了融入九江主城區的決心和信心,加大了居民下遷工作的推進力度。居民下遷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景區資源造成的壓力,保護好廬山生態資源,這既是保護和發展廬山的迫切需要,也是廬山融入“昌九一體”的大勢所趨,更是惠及民生的好事實事。同時,廬山管理局還充分利用國有資產資源優勢,進一步整合資源,對居民下遷后山上騰出的房產等優質資源,進行整合和規劃利用,不斷擴充規模、壯大實力。
依托昌九促轉型
廬山管理局依托昌九一體化戰略,加快旅游轉型升級步伐,擴總量、調結構、提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推進項目建設。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支撐,為旅游發展創造環境、增加后勁。完善大林路——花徑改造工程,推進登山交通索道、街心公園廣場及地下停車庫等重點工程建設,不斷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同時,積極謀劃博物館項目,打造一個充分展示廬山豐富文化內涵的人文新景點。
做活山下經濟。依托昌九一體化發展戰略,以兩地加強產業對接、統一市場建設為契機,搭乘城市發展快車,大力發展山下生態農業、高科工業、商貿物流業和休閑旅游業,大力發展旅游配套服務產業,實現山上山下聯動發展。重點進行廬山南門及周邊環境改造提升項目,打造山下發展的新亮點。
創新旅游營銷。在高端媒體上進行旅游宣傳和形象展示,積極參與“江西風景獨好”和“欲識廬山真面目,請到江西九江來”等省、市旅游品牌整體營銷活動。加大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客源市場的營銷力度。以構建昌九大旅游格局為契機,注重挖掘省內和周邊客源市場。同時,積極開拓入境游市場,力爭接待境外游客人數取得新突破。完善設施功能,轉變經營理念,加快廬山旅游由單一觀光型向觀光、休閑、度假、會展等復合型轉變,豐富旅游內涵。突出品牌和品質,開發特色旅游商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把廬山豐富的文化資源轉換為旅游文化產品,推動旅游“六要素”齊頭并進、配套發展。
服務昌九促趕超
良好的軟環境是廬山品牌價值的重要保障。一直以來,廬山管理局積極建立長效機制,保障各項工作規范運行,推動旅游趕超升級。
建立綠色生態保護機制。嚴格按照世界文化景觀、世界地質公園和《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規定,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對景區資源做到“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保護好廬山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不斷提升空氣、水和土壤的質量。
建立規范提升工作機制和管理長效機制。積極開展“規范提升年”活動,在全山形成“制度化管人、規范化做事”的工作機制。推進景區標準化建設和核心景區管理優化。加強門票管理,嚴厲打擊偷逃漏門票行為,大力整治非法營運和無證導游現象。科學制訂方案,著力解決旅游旺季交通擁堵問題,為游客營造安全暢通的出行環境。堅決清理戶外攤點和有礙觀瞻的廣告牌,優化廬山旅游形象。做好旅游安全和市場監管工作,建立廬山景區安全暢通、規范運行、文明有序的長效管理機制。
廬山旅游實現發展升級,關鍵在實干。今年旅游旺季一開始,廬山管理局就開展了以“干部到一線,服務零距離”為主題的機關干部到一線服務活動,機關干部下基層,眼往下看、心往下想、腳往下跑,細心服務旅游工作、服務游客和居民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增強。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廬山,正以開放的胸懷,創新的思維,實干的精神,積極融入昌九一體化、加快旅游發展升級、爭得廬山應有地位的大潮中。(尤紫璇)
(責任編輯 :任攀攀)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