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旅游資源豐富,大峽谷、天河山、云夢山、前南峪、溶洞、岐山湖等景區在省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邢侯墓、唐皇陵、開元寺、玉泉寺、普彤寺、運河文化遺址等都有很強的旅游開發價值,可以說既有自然風光,又有人文景觀,既有歷史遺跡,又有民俗文化。
我認為,邢臺現在抓旅游就是抓經濟,就是抓發展,雖形不成支柱產業,但也是戰略性產業。客觀地看,我市旅游產業仍處于初始發展階段,與國家產業發展要求和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理念不新,沒有把旅游業當作產業來抓,像抓一、二、三產業那樣抓旅游業;缺乏整合,大部分資源被私人開發,許多景區都是個體經營,嚴重存在“占山為王”問題,遍地開花,重復建設;沒有龍頭,我市旅游景區有幾十處,盡管一些景區經濟效益也不錯,但是誰也沒有做成邢臺的龍頭和品牌;配套薄弱,比如交通不順暢,沒有游客集散中心和次中心,景區服務設施差,旅游接待能力不足,“山水泉城、魅力邢襄”這一大品牌沒有叫響叫亮。
如何構建邢臺大旅游、大產業、大發展的旅游格局,建議按照“一城兩翼”(邢臺城區、西部山區、東部平原)大旅游發展框架,以邢臺城區大旅游集散地建設為中心,以西部百里太行旅游產業帶和東部平原民俗文化旅游帶為兩翼,以若干個旅游產業集群和重點旅游景區為支撐,以高鐵、高速、國道、省道及旅游專用路為網絡,構建邢臺大旅游、大產業、大發展的旅游格局。尤其是邢、沙、臨、內4縣(市)按照全域旅游、大景區概念,互聯互通,全力開發建設百里太行旅游產業帶,把邢臺打造成華北知名山地休閑度假基地和京津冀“后花園”。
具體運作中,應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產業化發展的原則,堅持觀光與休閑、度假并重原則,構建多品種、多層次、多季節的旅游產品體系。突出抓好以大元文化城旅游綜合體為龍頭的市區綜合旅游集散中心;著力把大峽谷、天河山、紫金山、周公山旅游產業集群打造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按照全域旅游、全景旅游、無票旅游要求,通過水系治理,生態改造,打造中國北方太行水鄉,全面開發路羅川生態旅游溝;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邢左路路羅至白岸段及到大峽谷、天河山旅游專用路和平涉線綠色生態旅游觀光大道,沿太行山脊線修建一條旅游專用路,開發建設“太行天路”,使各旅游景區連為一體,并建設一批游客集散中心和次中心;塑造一批旅游品牌,持續舉辦中國邢臺太行山旅游文化節、中國天河山“七夕”愛情文化節、清河羊絨文化節、柏鄉牡丹節、扁鵲廟會等重大旅游節慶活動,并加大主流媒體宣傳力度,不斷加強區域旅游合作。
市旅游局局長 戴書軍
(責任編輯 :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