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后,隨著各大酒店舉行傳統的亮燈儀式,還有多個圣誕市集扎堆,給上海帶來了濃濃的辭舊迎新氛圍。
雖然圣誕節不是中國的節日,在中國沒有特別的飲食習俗,但時下很多人愿意一起感受分享這份特有的歡樂。圣誕節該吃什么呢?每到此時,滬上很多正宗的西餐廳都會推出豐富的圣誕大餐,讓我們試著從中尋找答案。
圣誕前菜:各有所愛
在西方,傳統的圣誕大餐,由前菜、湯品、開胃菜、主菜、點心與飲料組成,這一天必不可少的食品有圣誕火雞、煙熏火腿、圣誕三文魚、圣誕布丁等。僅前菜這一道程序,也大有玄機。
滬上多家五星級酒店西餐廳的菜單上,鵝肝和三文魚是圣誕大餐前菜中的主角,其中鵝肝一般做成鵝肝醬和煎鵝肝為主。浦東麗思卡爾頓西餐廳主廚告訴記者,鵝肝醬的吃法多種,可作為前菜,配烤熱的面包單吃,或混合其他材料做成一道前菜。此時,最適合的配酒是略帶甜味的白酒或香檳。由于鵝肝醬對法國人來說,是年菜或節慶時吃的菜,所以搭配香檳最應景。鵝肝醬也可以切片溫熱吃,或與牛肉搭配吃,此時成主菜的地位,適合搭配紅酒。
法國的鴨肝有著與鵝肝相似的肥嫩口感,卻沒有鵝肝的高脂肪、高膽固醇,是一道非常健康且名貴的前菜,而這道前菜的配料則相對比較簡單,蘋果、黑醋、奶酪、洋蔥和糖。由于這肥厚的鴨肝因為物材比較稀有,因此加入多種醬料慢慢腌制入味后再下鍋煎制。
對喜愛海味的食客來說,圣誕三文魚常常出現在他們的前菜菜單里。這也特別是瑞典圣誕餐桌上必備的菜肴,品種相當豐富,有用糖和鹽汁浸泡了3天的生三文魚片,輔以檸檬汁和芥末,味道鮮美。此外,熏三文魚和煮三文魚也別具風味。
圣誕火雞:不二主角
提到圣誕的“吃”,大多人首先都會聯想到火雞。在12月24日這天晚上,西方全家人一般都要相聚在一起舉行圣誕晚餐。餐宴餐桌上的食品種類繁多,豐富多彩,而其中最主要的一道菜就是必不可少的傳統佳肴——烤火雞。在西方人眼里,沒有烤火雞的晚餐就算不上是圣誕晚餐。
為什么要在圣誕節吃火雞呢?據說在1620年的圣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的樸里毛斯山,由于當時這里除了滿山遍野隨處可見的火雞外,幾乎沒有別的食物,于是便只好烤火雞過節。火雞體大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膽固醇含量又低,因此受到西方人的青睞。圣誕節吃火雞便從此延續下來,成為一種傳統。
目前,上海很難找到地道北美火雞。好在,現在很多酒店餐廳都有堂吃和外帶的進口火雞,可以滿足那些想要挑戰的人。對于火雞愛好者和新手來說,能輕松搞定圣誕大餐的“頭菜”。
圣誕甜點:布丁當道
享用完了重量級的豐富主菜后,該來點甜品滿足收尾。此時一般就是圣誕布丁出場時刻了。
圣誕布丁是在圣誕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今日的圣誕布丁源于傳統圣誕食物牛奶麥粥及干果布丁,因此圣誕布丁的成分雖沒有梅子,但也稱為干果布丁,成為圣誕菜式的新成員。傳統上,圣誕來臨時,每位家庭成員都要共同制造一個圣誕布丁,象征團結和諧,且各人在攪拌一下面團時,都會默默許下一個愿望,最后還會在面團里藏一個硬幣。據說在丹麥,圣誕晚餐開始時,人們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
近幾年,上海不少西餐廳推出的圣誕大餐中,都不會少了這一道壓軸菜。廣元路上的Richard是一家和紅房子一樣年代久遠的西餐廳。大廚仍堅持出品典型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餐,如今這種獨特風味的餐廳已經所剩不多,似乎20年不變,風格依舊。盡管店看上去有點破舊,服務員也都是些上了年紀的阿姨,卻很懷舊。所以,在圣誕餐的菜單上,一定可以尋找到圣誕布丁這道傳統甜點。這家老店味道純正,價廉物美,是平民化西餐的代表。不過店的座位很緊張,而且結束得也比較早,想要享用美味需趕早。
此外,英式水果蛋糕也在圣誕甜品中很受歡迎。怎么樣才能算是好的圣誕甜品?“外形是沒有說服力的,好東西必須親口嘗試。”麗思卡爾頓的西餅房廚師長認為,最值得一試的圣誕傳統甜品應該是英式水果蛋糕和史多倫甜面包。盡管包裹了有點卡通的外形,但他表示這里的英式水果蛋糕制作工藝緊貼傳統,絕對會帶來難忘體驗。“里面的干果粒是泡過白蘭地的,所有的材料都在酒里泡過一兩周,放上去之后再涂一層酒。英式水果蛋糕也許是可以放得最久的蛋糕——因為酒精濃度足夠,它甚至可以在冰箱里放3—4個月。”因為,那是最能喚起外國人鄉愁的味道。
各國圣誕“吃”法不同
澳大利亞——最愛吃喝,傍晚時分一家老小或攜親伴友成群結隊地一起到餐館去吃圣誕晚餐。因為每家飯店酒店都為圣誕節準備了豐盛的食物,有臘雞、火雞、豬腿、美酒、點心等。
美國——圣誕晚餐中有一樣特別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層奶油,并放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別有滋味。
丹麥——當圣誕晚餐開始時,人們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
法國——生性浪漫,喜歡在12月24日的晚上載歌載舞,伴著白蘭地和香檳酒的濃郁酒香,醉度圣誕。
英國——英國人德國人都喜歡暢飲啤酒,英國人除開懷痛飲之外,還喜歡去異地旅游,比較保守的家庭則在圣誕前夜舉家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