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個園、何園等三大核心景區接待游客超800萬
“兩古一湖”是當代揚州的城市“母體”、文化源流和精神家園。昨日記者從市旅游局獲悉,根據《揚州古城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近期行動計劃》,力爭今年年內,揚州古城將整體創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揚州建城2500周年獻禮。
我市已經排定了創5A級景區的重點工作任務,共九大類50多項。目前正在細化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和責任部門。
旅游環境
三大景區年接待800萬人次
近年來,隨著古城保護改造工程不斷推進和旅游功能的提升完善,古城的旅游環境日趨成熟,成為我市文化旅游的新名片。據市旅游局統計表明,2014年古城的東關歷史文化旅游區、個園和何園三大核心景區接待游客超813萬人次,增幅高于全省同等級景區的平均水平。
其中,“雙東”接待578萬人次,同比增長13.2%;個園接待155.4萬人次,同比增長32.7%,增幅位列全省4A級封閉景區第一;何園接待80.2萬人次,同比增長22%,列第二位。精品文化主題酒店長樂客棧、個園青年旅舍周末和節假日出租率達80%以上。
旅游品質的提升和旅游服務水平的提高,讓古城旅游炙手可熱。根據小長假和黃金周的問卷調查統計,游客對揚州古城的滿意度達95%以上。
創建范圍
總面積約0.89平方公里
古城保護已成為全國的一個樣板,成為揚州這座城市的一個品牌、城市文化傳承的最大標志。為全面展示揚州古城人文特質,2011年12月,市委、市政府決定:正式啟動揚州古城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力爭到2015年前創建成功。2012年11月,揚州古城的核心片區——雙東歷史街區順利創成國家4A級景區,為接下來古城創建5A級景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據介紹,為準確把握創建工作要求,市旅游局邀請了4位國家級5A景區評定專家來揚指導,確定了創建范圍東至古運河,西至國慶北路,南至文昌中路,北至鹽阜東路,以東關歷史文化旅游區(含個園)為核心,在外延上稍作拓展,把城區段的古運河整合進來,總面積約為0.89平方公里。
根據國家5A級景區的創建標準,我市成立了一個統一的創建申報主體(管理機構)“揚州古城東關歷史文化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領導小組”,并排定了創5A的重點工作任務,共九大類50多項。目前正在細化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和責任部門。
提升工程
打造“城市中央休閑區”
推進古城基礎工程建設,這是先導工程和政府主導工程,將為古城保護與利用奠定基礎。記者了解到,圍繞古城的品牌創建和品質提升,我市將主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增加地方文化活態展示
加強地方文脈的梳理,把揚州城在各發展階段最重要的文化符號進行提煉和系統地展示,比如增加鹽商文化、運河文化及古巷文化的展示。
此外,要按照“動靜結合”的原則,增加地方文化的活態展示。比如在東關古渡增加展示當年漕運碼頭風貌的動態表演,增加東關街沿線老字號商鋪工藝技藝的展示,在馬監巷、薛家巷等古巷內增加地方文化體驗項目及街道民俗表演常態化等;在南河下利用閑置的會館開展小型演藝,再現當年商賈云集、客似云來的繁華場景。
■打造“城市中央休閑區”
按照打造“城市中央休閑區”的目標,進一步調整現有的商業業態,增加文化休閑業態比重,尤其是夜間的休閑體驗項目,如“千秋粉黛”夜間演藝劇場、體現地方文化特色的“皮五書場”及酒吧、咖啡館、清吧等休閑場所,形成主題化的休閑集聚區。在南河下要建設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完善導引導覽標識系統,以方便散客休閑游覽。
■引導原住民參與旅游經營
古城的特色除了精致以外,還有慢生活的體驗,通過引導原住民的參與,讓游客感受到揚州真實的生活氣息。要發動居民利用自有房屋開辦民居客棧,目前南河下的民居客棧建設已初見成效,要擴大原住民的參與度,建設集聚化、片區化的民居客棧群。
■推出“1+X”旅游線路
整合廣陵區、名城公司及個園、何園等景區的營銷力量,進行古城旅游的整體形象推廣,凸顯“文化休閑、城市度假”的主題定位。
要從游客的角度出發合理編排線路,推出“1+X”的復合型、多元化的旅游線路產品,有機串接起古城東關、南河下等多個片區,即一條核心主游線,以方便第一次來的游客通過主軸線游覽古城的核心風貌和文化,和若干條主題分線路如鹽商古宅游、私家園林游、古巷游、美食小吃游等,方便游客按照自己的喜好游覽。
通過設置多元的旅游咨詢服務點、打造旅游網絡平臺來方便游客及時獲取所需的旅游信息。
(責任編輯 :羅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