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周,京城經歷了多日熱情似火的天氣,5月24日,北京市氣象臺發布了今夏首個高溫預警。30日開始,北京地區氣溫又迅速回升。
事實上,自5月14日起,京城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超過22℃,達到了氣象學上“入夏”的標準,所以5月14日即為今年的入夏日。而常年入夏時間為5月19日,今年較往年偏早。
京城入夏之后,氣溫一路高歌。從23日開始,除29日在雷陣雨的影響下氣溫回落,連續多日的最高氣溫均超過32℃,在5月份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十分少見的。除了與近期影響京城的天氣系統有關外,還與大形勢有關。據悉,多國氣象機構確認,厄爾尼諾已經形成,當前正在不斷持續加強,預計強度中等以上。受此影響,環太平洋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夏天氣可能“不太平”。具體到中國,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會使我國雨帶往南移,導致北旱南澇,尤其是夏季北方地區有可能出現持續高溫酷暑。這不剛剛入夏就讓我們體驗了一把高溫天氣。
氣象上一般以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者超過35℃作為高溫的標準,連續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稱為高溫熱浪或高溫酷暑。高溫也是一種較常見的氣象災害。我國除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區以外,幾乎絕大多數地方都出現過高溫天氣。高溫不光對人體造成各種不適,還會有其它各種災害性天氣出現。除干旱少水外,還會出現一種高熱、低濕的“干熱風”,會對夏收夏種時期的農作物帶來危害。不光如此,高溫天氣還容易出現光化學煙霧污染,導致北京臭氧濃度飆高,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烈日炎炎似火燒,高溫是夏季一道獨特的“氣候風味”。單從局地影響北京地區的天氣系統來分析,形成這次高溫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受強大的穩定的華北暖高壓脊影響,在暖氣團的控制下,地面積熱多,升溫快;二是從高空到地面吹得都是偏北風,這種北風比較干燥,有明顯的下沉增溫作用;三是前期天氣基礎氣溫較高,加上干爽的空氣使得大氣透明度很好,火熱的太陽把熱情肆無忌憚的灑向大地,造成后期升溫較快。
夏季是我國氣象災害高發時期。針對今夏北京地區可能會遭遇揮之不去的酷暑天氣,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提醒公眾做好防暑降溫和電力調度工作。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