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讀大學,問你理想是什么,你說環游世界。22歲讀完大學,你說找了工作以后再去;26歲工作穩定,你說買了房以后再說;30歲有車有房,你說等結婚帶老婆一起去;35歲有了小孩,你說小孩大一點再去.....最后,你哪也沒有去。”
有個很重要的問題:你認為實現環球旅行什么更重要?金錢還是勇氣?
許多人的夢想是攢夠錢,然后環游世界,但從來沒有人知道周游世界到底需要多少錢。那些上路的人往往義無反顧,把庸碌眾生遠遠拋在了后頭。
讓我們來看看那些環游世界的人們,讓我們來看看環游世界需要多少錢?
美61歲發明家布蘭-費倫打造的“基拉”號多用途超級旅行車,集辦公室、廚房和臥室于一身,車頂還有一個可伸縮的帳篷,這是為費倫4歲的女兒打造的,這輛與眾不同的卡車就是為她設計,以方便這對父女環游世界。環游世界需要多少錢?他花了幾百萬美金。
2000年,藝術家翟墨興致突發,幾乎花光積蓄,用三十多萬買了一艘二手帆船。用兩年半的時間,航行經過40多個國家。聽說了翟墨的故事,36歲的翟峰也按捺不住。他本來在鐵路系統有一份穩定清閑的工作,卻辭職賣房賣車買船,揣著39萬家當出發了。環游世界需要多少錢?他花了39萬家當。
三十多萬并不是"上路"的標準費用,香港一對"80后"夫婦20萬港元(約15萬人民幣)走遍37國的故事曾在微博上大熱。環游世界需要多少錢?他們花了15萬人民幣去了37國。
這些年媒體不斷曝出《3萬元穿越歐洲16國》、《80后情侶4萬元走18個國家》等新聞。2002年,旅行達人朱瑞峰僅僅花費3000美元(約人民幣兩萬多)的交通住宿費用,就行走了世界四大洲33個國家和地區。
許多時候,攔住你腳步的并不是錢。
或許你缺少的只是一本很好的攻略。窮也有窮的游法,網上不乏驢友總結的詳細攻略,攻略的要義在于多花時間做功課,充分掌握優惠、折扣信息。
此外,選時間也很有講究。驢友"行走40國"是一名普通的工薪族,他的省錢竅門主要是反季節淡季旅行,這個時期一般機票價比較低。在國外,還流行一種"間隔年"的旅行方式,分散完成旅行目標,可以減少一些經濟壓力。
如果你不是"獨行俠"或膽子夠大,選擇就更多了。你可以做"沙發客",《我睡沙發去旅行:22歲走遍世界》作者龍泓7年走遍33國,花掉4萬多元,期間他睡了100張沙發,經歷了500次跨國情緣。2009年夏天,環球旅行者谷岳一路只依靠陌生人的幫助,搭便車經過1萬6千多公里,13個國家,穿越中國、中亞和歐洲,直到柏林見其女友。
2002年,朱兆瑞環球游時,從紐約去波士頓可以花300美元坐飛機,花180美元坐火車,或者花80美元坐長途汽車,可他偏偏前往唐人街,僅花15美元就乘上了紐約與波士頓之間對開的巴士,還順便在車上同中國同胞請教出行、吃住等。
2009年,一位英國自由作家保羅·史密斯靠著在Twitter發帖,得到全球各地網友的無私幫助,30天內暢游歐洲、美國和新西蘭,并且全程不花一分錢。此外,他還吸引了觀光局的贊助和慈善組織的募款。
2010年4月,吳非辭職,帶著200美元前往新西蘭。在新西蘭,他做了十幾份不同的工作:獵人的助手,監獄臨時演員,日本餐廳廚師,獼猴桃果園摘果,葡萄園剪枝,大學清潔工……他在當地人家換宿,喂豬、劈材、除草,自由自在做農民。打工攢了錢,便去旅行。
翟峰在個人博客上表示,"希望是站著掙錢。"他提出一個浪漫的想法:在船上的空間,幫普通人簽上名字,每個簽名10元錢。另外,他還打算通過和媒體合作,供稿以及尋求商業贊助等多種方式幫助自己完成旅行。
有時候,你缺少的不是錢,而是一顆說走就走的心。不要害怕未知的東西!
當你愛上旅游,決定出發的時候,旅行中最艱難的部分已經走過。
世界真的很大,I Want To See !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