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高交會上,“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科技合作,成為各國與會者熱議的話題。在推進這一國家戰略過程中,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時會遇到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17日召開的中國高新技術論壇上,有專家建議,中國企業應借助現有的國際機構和機制參與國際間合作,企業也應積極融入當地,主動與當地機構合作,而中小企業則應該抱團出海,在行業協會和工商業組織的領導下共同“走出去”。
深圳或將成墨西哥制造基地的重要目標
作為未來20年全球前五大最具發展潛力的創新國家,墨西哥對華貿易合作的前景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熱點。墨西哥投資與貿易促進機構亞洲事務顧問范國松在發言中說,中國和墨西哥在創新創業方面有著非常多的共同語言。
比如,兩國都非常重視IT、電子、旅游、制造,以及智能交通等領域的創新,也都建立了非常龐大的資金池,對創新創業開展支持。包括孵化初創型的公司,幫助行業實現國際和國內融合,實現產學研結合等。
談到兩國的合作方式和渠道,范國松說,在今后一段時間,香港會是墨西哥與中國合作的一個重要通道,而擁有發達制造業基礎和產業鏈配套的深圳,則是墨西哥尋求制造基地的重要目標,“雙方合作核心將在于生產與研究的結合上。”
中小企應抱團出海
雖然“一帶一路”對中國及沿線各國都有著誘惑力,但也有人擔憂,中國在開展國際合作時溝通不太順暢。“比如在推進跨境電子商務過程中,中國的機構和公司都非常積極,但其他國家卻覺得準備不充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區南南合作負責人李楠說。
“以往的模式經常是,中國主導一項國際合作議題,而專家認為,更好的方式是使用一種大家都能接受的國際機制。”李楠建議,中國的機構和公司應該借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一些大家所能接受的國際機構、多邊機構,來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調動各國參與的積極性。
此外,在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時常遇到政治、文化差異及水土不服等問題,怎樣防范這些風險呢?李楠說,“我們跟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共同組建了‘一帶一路’智庫聯盟,希望能夠共同推動一些研究,幫助企業做商業分析。”
她還特別提到,“中小企業,在實力不夠的情況下,可以抱團出海,在工商業組織的領導下共同走出去。”
記者 鄧翔
(責任編輯 :歐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