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11月24日專電(記者史衛燕、周勉)記者從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受冬汛影響,洞庭湖水位上漲,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大量洲灘淹沒,導致食物減少,這將對越冬的數萬候鳥構成威脅。
11月20日8時,洞庭湖城陵磯水位達到了26.31米,相對往年高出了4米左右,僅次于1998年冬季的洞庭湖水位,為近10年來罕見冬汛。目前洞庭湖水位仍在緩慢上漲,持續的高水位使得冬季的洞庭湖白茫茫一片,湖中洲灘顯露不多。
湖南省林業廳野保處副處長徐永新介紹,從10月中下旬開始,候鳥開始陸續飛抵洞庭湖。截至目前,監測到來洞庭湖越冬的鳥類種群和往年差不多,只是種群數量有多有少。在東洞庭湖七星湖水域和天鵝段水域,目前已發現500多只小天鵝。此外,在丁字堤和紅旗湖,還發現了10只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趙啟鴻介紹,現在仍是候鳥遷飛的高峰期,大批候鳥還在源源不斷從遙遠的西伯利亞等地來此越冬,保護區目前已開始加強候鳥和棲息地保護,并儲備食物。同時,啟動越冬候鳥同步監測,以摸清來此越冬候鳥數量及分布狀況。如果汛期繼續,氣溫難以回升,保護區將向越冬候鳥進行人工投食。據了解,只要遇到冬汛、冰凍等影響候鳥覓食的特殊情況,都可能會采用人工投食的方式,主要投放麥子、稻谷等食物。
“保護區的水位如果變化頻繁,不能有規律地穩定在某個范圍,就會對候鳥造成影響。”徐永新告訴記者,水位過低同樣會影響候鳥覓食。比如低水位盡管有利于作為候鳥食物的苔草生長,但也會造成小湖泊、小洼地的萎縮消失,加大濕地對候鳥的承載密度。如果遇到水位過低,就可以利用湖區內的一些堤壩,對水位進行人為控制。“但不管是人工投食還是控制水位,都只能作為一種應急措施。因為這些措施實際上都算是人為干預。”徐永新說。
(責任編輯 :歐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