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踞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青海,境內遍布“中國之最”。煙波浩渺的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綠意盎然的祁連大草原是中國最美的大草原,有“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是中國海拔最高的盆地,一望無垠的門源百里油菜花海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油菜花海,獨特的地域使青海呈現出壯美的高原風光,多姿多彩民俗風情構成了青海無以倫比的大美姿態。依托豐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資源,青海如何做好民俗旅游大文章,在加強民俗旅游體驗性上青海又有哪些舉措?針對這一問題,《西北旅游》雜志和西北旅游網記者聯合專訪了青海省旅游局副局長張巖。

青海省旅游局副局長張巖
談到青海民俗旅游,青海省旅游局副局長張巖介紹說,青海地域遼闊,山川壯麗,民風淳樸,民族文化源遠流長。青海民俗風情主要體現在民俗節慶活動中,比如,9月,在塔爾寺舉行時輪金剛灌頂大法會是藏傳佛教眾多密宗灌頂中程序最復雜、儀式最隆重的灌頂,有數十萬信眾前來前來受灌得法,祈福世界無災無難、和樂美滿。12月,也就是農歷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在黃南州同仁縣年都乎村,即將進行跳於菟活動,名為於菟的舞者在赤裸的上身繪上虎豹圖案沿村表演,祈福平安,驅除災難。這些活動都流傳已久,特別具有地方文化和特色。近年來,青海形成了以青海民俗文化旅游節、青海六月六花兒會、自駕車環游青海湖、玉樹結古草原歌舞會、果洛大武的朝山會等為主的青海民俗節慶大觀,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前往。

黃南州同仁縣跳於菟活動

傳統賽馬會 (王岳邦攝)
青海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在七十二萬平方公里遼闊、神秘的高原大地上,世代生息繁衍著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二十多個民族。古樸壯麗的大自然塑造了青海各族人民寬厚、勤勞而又豪放的性格,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中,青海各族人民產生了自己的歷史、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并形成了獨特的、豐富多彩的風情和民俗,也構成了青海獨具特色的民俗旅游。

西寧開齋節

玉樹法會
張巖表示,青海的民俗活動秋冬季居多,慶祝一年的豐收,祈福來年的順利。今年的冬天,青海開展以“賞美景 品民俗
探秘境,與大美青海相約在冬季”為主題的冬春季旅游活動,其中在品民俗——風情體驗游中,共推出鄉村音樂會、鄉村美食節、海濱藏城民風民俗體驗活動、崗什卡雪峰及民俗文化探尋活動、撒拉爾民俗展示游、“大美青海
風情海東”鄉村游活動等13項旅游產品,讓游客切身體驗青海的民俗風情,愛上大美青海。

青海湖(徐浩攝)
“隨著冬春季系列旅游活動的推陳出新,青海旅游冬天不再“冷”,經過多年努力,青海冬春季旅游規模從小到大,活動內容不斷豐富,地域覆蓋城市鄉村,冬春季旅游有了長足的發展。近五年冬春季旅游人次同比增長平均在20%以上;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平均在30%以上,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全省接待游客22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2.48億元。”張巖如是說。民俗旅游在改變青海季節性的旅游特點,推動青海四季旅游均衡發展上有著積極的作用。張巖告訴記者,青海將持續做大、做強民俗旅游,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和手段吸引游客,你不到青海來,我們就把青海最具特色的大美風光、民俗表演、風味美食帶給你,讓更多人的感受都青海民俗旅游的魅力。

塔爾寺(張樹民攝)
張巖強調,在我國旅游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發展民俗旅游應注重保護,做到可持續發展,保護一個民俗或民族形成的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背景;要有創新,以市場為導向,在開發展尋求創新,差異化旅游的基本要求,也是留住游客的必備條件;要注重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通過文旅結合的發展模式,形成青海獨具特色的民俗魅力,使其成為備受游客青睞的旅游目的地。
(馬璐)
(責任編輯 :歐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