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月16日專電(記者王學濤、王卓倫)黃河壺口瀑布下游近日出現了十里“流凌叉橋”景象,結實的冰橋再次為黃河兩岸晉陜百姓結“秦晉之好”創造了條件。
受降溫天氣影響,黃河中游晉陜峽谷流凌密度持續增大,冰凌在壺口瀑布下游十里龍槽互相結在一起,形成“流凌叉橋”的奇特景觀。
“隆冬時節結成的冰橋是一年中最結實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百姓就從冰橋上走到黃河對岸的陜西去置辦年貨,買鞭炮、土雞、酸棗等。”農民攝影師呂桂明說,現在有了黃河高速公路大橋,加上景區考慮安全因素,“流凌叉橋”已失去了實用功能,但作為壺口瀑布的一道景觀,每年吸引了不少游客、攝影師。
壺口瀑布位于山西吉縣和陜西宜川之間,黃河流經晉陜峽谷到達吉縣境內,水面由三、四百米寬驟然收縮為50多米,跌入落差30多米深的石槽中,山鳴谷應,形若巨壺注水,故名壺口。
(責任編輯 :歐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