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哈爾濱6月19日電 (記者 王琳)在19日舉辦的2016黑龍江濕地論壇暨夏季生態旅游產品推介會上,黑龍江省以邊境優勢為翼,對2015年四大主題線路重新定位,并新增“神州北極,暢爽龍江”主題線路,形成五條依托“綠水青山”生態資源的旅游線路。
一張張森林濕地風光片將黑龍江的綠水青山“搬到”推介會現場,黑龍江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錫東光首先對該省生態旅游資源進行推介:“黑龍江省夏季是以生態為核心,以多樣文化、邊境優勢為翼的旅游資源模式,具有中國最涼爽的天氣、最大的連片森林、最大的濕地群等十大旅游資源優勢。”
毗鄰邊境是黑龍江省發展旅游業的一大特點,沿中俄兩國界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兩岸的原始自然風光旖旎,沿中俄兩國2981公里邊境線的旅游區廣迎境外客源。以此為助力,該省凸顯夏季旅游的差異化優勢,重點挖掘森林、濕地等自然生態資源及中俄邊境風情,打造“避暑勝地·暢爽龍江”的夏季旅游品牌。
2016年,黑龍江在2015年“火山濕地”、“華夏東極”、“森林深處”、“迷人的哈爾濱之夏”四大主題線路基礎上,特別增加了以神州北極漠河為核心的北部旅游大區代表產品——“神州北極,暢爽龍江”主題線路,營造夏季“不夜城”、界江風光、森林原生態的旅游體驗。
同時,2016年黑龍江省將原有的部分主題線路重新定位,其中“華夏東極·暢爽龍江”主題線路在2015年“濕地+文化”定位的基礎上,聚焦以黑龍江東部邊境線上濕地資源為主的自然生態景觀,和以撫遠至哈巴羅夫斯克市為典型的邊境俄羅斯風情體驗。
“綠水是濕地資源,青山是森林資源。”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康國明從旅游資源組織者視角探討如何把黑龍江的“綠水青山”以旅游載體煉化為金山銀山。他提出“濕地+”的旅游業態發展模式,建議了“濕地+研學”、“濕地+運動”、“濕地+養老”、“濕地+度假”等四大方向,并利用邊境優勢深拓國際市場。(完)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