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成時的“長江記憶”雕塑,燈柱深色部分代表當年最高水位,上半部分是LED燈。

昨天,僅能看到5根水位柱露出水面。 劉瀏 攝
連續降雨讓長江南京段水位也升至高點,揚子晚報記者昨天沿江探訪,整個濱江風光帶的親水步道基本都已經沒入江水中,江面與防洪堤也已經非常接近。在青奧公園內有一組雕塑,記錄了百年來南京長江江面水位的歷史,每一根鋼柱代表一年的水位高度。在現場,江面已經幾乎將這組雕塑淹沒,僅剩1957年等幾個年份的刻度仍然能看到。
這組名為“長江記憶”的百年水位柱雕塑位于青奧步行橋北側,43根透光LED造型燈柱標注著多年來的長江水位。燈柱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半部分為深紅色的鋼柱,高度代表了某一年洪水的最高水位,水位越高這根鋼柱也越長。燈柱的上半部分則為透明LED造型,在夜晚會亮起,上面也刻有代表的水位和年份。
記者了解到,這43根柱子代表了從1912年起百年中水位較高的年份。不過,昨天下午記者來到這里探訪時,靠近水面的大部分景觀都已經被江水淹沒。這組反映水位的雕塑前V字形步道也已經無法靠近,不少市民都站在警戒線外遠遠的分辨鋼柱上的數字。由于今年長江水位很高,淹沒了大部分鋼柱,仍露出來的約有五根,能看清最高的是代表1954年最高水位的10.22米,接下來依次有10.14米和9.66米等。
從下關到濕地公園的濱江步道一直是市民健身散步的場所,不過昨天記者沿路探查,發現這條通道也已經不能走了,不少路段拉起了警戒線,濱江綠博園一段已經全部沒入水中。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瀏
探訪辟謠:江心洲并未淹水!
防洪安全區竣工后,抗洪能力更強
長江水位不斷上漲,也引起部分居民的擔心,往年大水中最易受災的南京江心洲如何了?昨天網上也流傳“江心洲被淹,江心洲居民緊急撤離”的照片。記者昨天下午現場探訪了江心洲,發現這里水位目前仍處于安全高度,居民生活也完全正常。
記者乘地鐵十號線到達江心洲站后,發現地鐵站附近以及道路秩序正常,均沒有積水發生,已經建成和入住的幾個小區也并沒有發生被淹的現象,市民出入并無不便。在江心洲的江堤上記者看到,靠近長江的一些綠化帶,親水平臺如今已經全部淹沒,但是江面距離堤岸仍有一定距離,越靠近江堤頂端的坡度越是緩,給上漲的空間留足余地。
一位住在岸邊的居民告訴記者,他對堤壩有信心,絲毫不擔心家里被淹。“這幾年堤壩都在施工,相比以前堤壩更牢固了。”
記者從江心洲街道城管科獲悉,昨天江心洲防汛總體情況平穩,在洲南頭一處濕地公園出現江水灌涌現象,威脅千余畝濕地,經過搶修,灌涌已經被堵住。江心洲已經進入Ⅰ級應急響應,人員24小時在壩上巡查,目前主壩安然無恙。“很多人覺得江心洲在江中比較危險,其實江心洲的主壩比下關那邊的都高,安全是比較可靠的。”
另外記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南京市就經水利部門批準,在江心洲中部居住最密集5平方公里內,建立防洪安全區,總投資6.5億元,加固江堤長度22.5公里,到2015年底,該項工程已全部竣工。實習生 蔣坤 楊靜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瀏 文/攝
以前是這樣的
昨天成這樣了
大型車輛“壓陣”,守護集慶門大橋
昨天8時30分,秦淮河超過歷史最高水位。早上8時45分,南京正式啟動秦淮河流域防汛I級紅色響應。
記者在集慶門大橋、水西門大橋、漢中門大橋看到,激增的水位已完全淹沒岸兩邊的棧道及護坡。中午11點,南京橋梁護養公司特別調集了近十輛大型車輛停在集慶門大橋兩側,用于大橋在激增水流中的安全保護。而市內其他大橋也都有橋梁公司的工作人員現場查看水情,以便隨時采取應對措施。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宋寧
河水倒灌進鳳臺南路,交通大擁堵
昨天上午10點,南京鳳臺南路由北向南出城方向開始大堵車,原來,河水倒灌到馬路,導致賽虹橋下橋口路面被淹,積水一度深達40厘米。截至記者發稿前,河水逐步下降,鳳臺南路全線交通恢復正常。不過,交警還是發出提醒,雨天出城請避開鳳臺南路。
當天中午,應天大街高架轉入鳳臺南路的匝道口就開始排起長隊,這里已經被河水淹沒,最深處達到40厘米。積水區域有一些車輛拋錨,交警八大隊正在對該區域進行臨時管制,引導出城方向車輛往河西方向行駛,再前往油坊橋和西善橋地區。交警八大隊方面介紹,當天上午8點開始,巡邏交警就發現與鳳臺南路平行的南河開始漲水,很快,河水倒灌進入馬路。據悉,當天積水點不止這一處,最先開始積水的是205國道油坊橋路段,也是因為河水倒灌,交警也為此采取了臨時封閉交通,引導車輛繞行。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一鵬
通訊員 李萬全
七橋甕濕地公園成澤國
近期連續暴雨,使得秦淮河水位迅速上漲,由秦淮河與運糧河圍合而成的七橋甕濕地公園也成了一片澤國。記者昨天在現場探訪時看到,由于濕地公園內的道路被淹,公園已經全部封閉,暫停對外開放。可公園關得了大門,卻擋不住洪水,公園內的積水如小瀑布一般往公園外的友誼河路傾瀉而出,造成周邊道路積水嚴重,交警只得對積水嚴重的友誼河路由北向南方向進行封閉。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玲 文/攝
村莊撤離2700人
大多是老人孩子
近日,南京遭受連日暴雨,高淳南部的水陽江水位高漲出現險情,附近的高淳區陽江鎮西蓮村2700多位居民昨天下午被安全轉移。記者了解到,由于水陽江南北向穿過安徽和南京,目前高淳境內的江堤并未出現問題,但是鄰省的江堤高度較低,位于兩省交界處的西蓮村有遭受洪災的可能。為了安全起見,全村4200人開始分批撤離。
記者從高淳區了解到,首批撤離的2700多人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區里組織了10輛巴士供居民撤離,并帶上一些生活用品,余下的部分居民還將根據形勢決定是否離開。據了解,撤離的老人和孩子將被安置在高淳寶塔小學等一些學校教室中,待到險情解除后再回到家中。
通訊員 左年生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瀏
橡皮艇接學生
昨天上午,南京理工大學宿舍生活區多處被淹,由于紫金山泄下的洪水來勢急,學校積水最深處達1.5米,正值學校放假時期,學校保衛處緊急調來橡皮艇接駁學生。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余萍 攝
保障
025—83590475
針對我省嚴峻的防汛形勢,省民政廳全力做好防汛抗災應急工作。近日,省民政廳下發《關于做好汛期防災救災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民政部門研判當前水情、雨情和災情,確保安全度汛。受災地區民政部門要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查核災情,及時下撥災害救助資金,調撥救災物資,指導當地開展災害救助工作。
7月4日上午,省民政廳召開救災應急指揮部緊急會議,要求一手抓鹽城災區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和恢復重建,一手抓當前全省防汛救災工作,集中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災攻堅戰。
救災應急指揮部執行24小時值班和廳領導帶班制度,設立應急值班電話(025)83590475。各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實行24小時值守,確保救災物資順利調運。
通訊員 季靜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薄云峰
影響
祿口機場暫停起降3小時
部分高鐵出現晚點
昨天上午,受降水影響,南京祿口機場7點之后航班無法正常起降,10點12分時恢復正常。鐵路方面,部分動車高鐵出現晚點,截至昨晚9點20分,京滬高鐵晚點4趟,杭甬高鐵晚點4趟,上海鐵路局其他主要動車線路如寧啟動車等均正點運行。
南京城市交通方面,中山碼頭輪渡在完成防洪臨時棧橋搭建后,已經恢復正常航行。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可
幕后
赤山湖引水進內湖
為南京防汛“減壓”
“在那么高的水位下,如果我們不滯洪,周邊南中北骨干河道堤防可能決堤,下泄的洪水涌入秦淮河后,將會使南京防汛壓力陡增,甚至出現重大險情。”昨天,記者來到句容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正在湖堤巡防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連日來的暴雨致使赤山湖水位暴漲,給句容市南片鄉鎮防洪帶來巨大壓力。赤山閘關閉閘門,不讓洪水下泄到秦淮河,并于7月4日上午10:20開啟水泵將外湖水引入內湖,力保南京安全。
2日,根據汛情變化,赤山湖管委會啟動了神巷自然村村民撤離工作。據工作人員介紹,撤離動員工作從當天傍晚開始,工作組進村入戶,逐一排查,挨家挨戶動員,讓有條件的村民搬到2樓居住,把老人、孩子、行動不便的村民盡可能送到各自親友家中,對不愿去親友家居住的村民安置在旅館。很多村民在撤離的同時,主動幫助工作人員做好勸導工作,動員同村村民盡快撤離。經過努力,該村96戶村民撤離了28戶。
由于滯洪,洪水淹沒了景區部分工程,雖然損失不小,但有力保證了周邊群眾以及下游南京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通訊員 王云 張慧君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