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人魚來了!”中午12點,音樂響起,直徑9米高近3米的“海底劇場”里,各色深海魚之間,三條“美人魚”出現了。
她們舒展著彩色魚尾,吐著一個個晶瑩的水泡,下潛、翻跟頭,海藻般的長發在水中舞動……這簡直是個童話世界!每天,在杭州鳳起東路某自助餐廳,這三位90后來自河南的萌妹子會帶來四場美人魚表演。
在最高溫突破40℃的杭州,穿梭在水與熱里,美人魚們的水下生活其實沒有看上去那么夢幻。
成為“美人魚”之前
她們是舞蹈和戲曲演員
昨天上午十點,氣溫早就飆升到了30℃以上,趙心怡和王娟把綠豆粥擺上了餐桌,這是她們的早飯。配粥的一盆土豆絲,是馬巧玲剛炒的。
今年6月3日,她們來到杭州,在自助餐廳進行美人魚表演,每天四場,中午12點、1點,晚上6點半、8點。她們的工作,叫“專業人魚表演”,由位于河南的專業潛水公司派駐到全國各地的海洋館和表演場地。
趙心怡是三人中入行最久的,已經四年多。“我喜歡這個工作。”趙心怡笑說,“專業人魚表演”是個冷門職業,對入行者的身體條件有很多要求,水性要好,身材要好,不少人都有舞蹈基礎。在成為“美人魚”前,趙心怡和馬巧玲都是河南某戲曲劇團的演員,王娟則是個舞蹈演員。“我是2011年底開始學的,學憋氣、水中的各種動作。”趙心怡水性不錯,一個月多就學會了,然后就跟著前輩去海洋館“實戰練習”。“一有空就在真正的水下舞臺練習,慢慢體會慢慢摸索讓動作變得柔美。”
被魚咬被海龜咬
這工作遠沒有看上去那么夢幻
這是一份屬于女漢子的工作,因為和深海魚兒們在一起,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夢幻。
“我在外地海洋館的時候,同一個池子里有一條兩百多斤的鯊魚和其他魚,有不少有尖牙……”趙心怡說,她們都被魚咬過,腰、手臂,有時候還被咬到臉,海龜看上去呆萌,但咬起人來最疼,“經常是傷口沒好又要泡到鹽水池子里,疼得齜牙咧嘴。”
她們身上,比同齡人多一份獨立和懂事,每個月的工資,會存一些再寄一些去老家。來杭州快兩個月了,西湖也沒有好好看過。
為了省錢,烈日下她們選擇走路上班。 昨天中午11點,她們從公司租的宿舍出發,半小時后,汗流浹背的她們到達餐廳,換上比基尼,穿上魚尾裙和腳蹼,用腳蹼把裙擺撐開,魚尾就出現了。
吐泡泡翻跟頭都是技術活
有人圍觀有人鼓掌最開心
下潛、翻跟頭、飛吻、吐泡泡、千手觀音……美人魚們在水里游動,得到掌聲和贊嘆。
每次下水,趙心怡覺得自己就是一條魚。美人魚表演是個體力活,也是個技術活,就拿吐泡泡這個動作來說,很夢幻,但表演時一定要控制好。
她們在水下最害怕的是裙子被勾住,頭又沒法露出水面。“這時候就要有人來救援。”
大熱天,大家都恨不得泡在水里。但常年泡在鹽水里的美人魚們,皮膚、發質都有些不同了,水壓對耳朵還有損傷。“這樣的大熱天我們最害怕,涼水經常讓關節不舒服,忽熱忽冷還容易抽筋。”為了保證每天都能表演,姑娘們小心照顧自己盡量不要生病。
“家人知道我們辛苦,但他們覺得這個工作神奇,很為我自豪。”趙心怡說,這四年中,她曾因身體原因轉行去當瑜伽教練,“后來還是舍不得離開水”。對她來說,美人魚表演是一種藝術,在水中的舞臺上她找到了成就感。“最難過的是我們在演,卻沒有觀眾。最開心的是有很多人圍過來,一臉期待。”本報記者 金丹丹/文 本報記者 徐彥 本報實習生 盧凱/攝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