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頂會內,外媒記者與演員合影。 楊華峰 攝

云頂會內,歌手與游客互動狂歡。 楊華峰 攝
中新網張家界10月20日電(鄧霞 王建軍)與俄羅斯莫斯科國家大馬戲團合作開發馬戲城項目、在米蘭世博會上舉辦城市活動日、邀請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旅行商來張家界采風……19日晚,張家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歐陽斌與正在湖南采訪的境外媒體座談時,用幾個小故事拉近與外媒記者的距離:“張家界與各位媒體朋友所在的國家并不遙遠”。
擁有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大型山水實景音樂劇《天門狐仙》、世界最長最高玻璃橋等資源的張家界,每年吸引數千萬海內外游客來此觀光。在這個約占中國國土面積千分之一大小的土地上,集中了奇峰、峽谷、溶洞、溫泉、湖泊、漂流、原始森林、名勝古跡等,是世界罕見的旅游資源富集之地。尤其是以“張家界地貌”命名的264平方公里石英砂巖大峰林,為世界獨有。
近年來,張家界針對旅游業態和游客需求變化提出景區提質升級,構建“三星拱月、全域旅游”的發展新格局。“月亮”即武陵源核心景區;“三星”即慈利東線、桑植西線和以張家界市中心城區及天門山為主的南線旅游。
旅游的快速提質升級,使擁有絕美山水風光的張家界正在走向“休閑之城”。“大庸古城”、仙人溪特色街區等旅游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七星山旅游區、大坪旅游區、武陵源古鎮、俄羅斯馬戲城、陳家溪特色街區等一批重大旅游項目相繼簽約,碧桂園、華天城、大成山水等高端酒店建成營業,城區休閑度假產品日益豐富。
“在以自然風光聞名的張家界重建‘大庸古城’這類古建筑,不會覺得與美麗山水格格不入嗎?”第一次來張家界的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記者彭永興,很是關注張家界自然風景與城市建設的和諧發展。
歐陽斌肯定地回答“不會”。據其介紹,張家界市府所在地古稱“大庸”,始建于兩千多年前,是古庸國所在地。1994年,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知名度不斷提升,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所以,重建“大庸古城”是有歷史淵源的,而且其選址在明清鼎盛時期的南門口原址上建設,并保留和修繕三元宮、朝天門、古城墻、古樹名木等歷史人文景觀,建成后可為中外游客營造獨特的民族歷史文化體驗和游購、休閑體驗。
歐陽斌還表示,張家界市委、市政府一直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將保護生態環境放在首位,包括“大庸古城”、大峽谷玻璃橋等在內的新建項目都不在張家界核心景區之內,且經過科學論證,不會對張家界自然環境造成影響,反而會補充當地旅游文化資源,豐富旅游產業鏈,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張家界游覽觀光。
“馬來西亞每年來張家界的游客量是多少”、“張家界是否有計劃到中亞國家進行旅游推介”、“泰國游客來張家界的情況如何”……張家界與記者所在國間的旅游交流情況也是外媒關注的焦點。
“真誠地邀請你們國家的人民來張家界觀光旅行、休閑度假。”歐陽斌說,張家界的交通優勢非常明顯,外國游客可通過國際航班、鐵路、高速公路等多種途徑進入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開通了到北京、上海等30多個大中城市的國內航線和飛往日本、韓國、泰國、臺灣、香港等地的20個境外航點;旅游列車直達北京、上海等50多個大中城市,東西向的黔張常高鐵正在建設,南北向的張吉懷高鐵也即將動工等。
在張家界期間,外媒記者將探訪世界最大旅游文化吧云頂會、尋幽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體驗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欣賞大型山水實景音樂劇《天門狐仙》、游覽張家界天門山等,實地感受世界自然遺產的奇山異水和人文風情。(完)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