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國家旅游局為新一批5A級旅游景區舉行頒牌儀式,孫中山故里旅游區獲得景區最高等級標準的5A級旅游景區牌匾,圓了多年夢想。這不僅標志著中山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發展有了突破性進展,也意味著中山推進全域旅游有了龍頭項目。
孫中山故里旅游區成功創建5A級旅游景區,能為中山旅游業帶來什么深刻變革?以此作為新的起點,孫中山故里、南朗鎮乃至全市旅游業又有哪些新布局?本期“興中道”欄目邀請中山市旅游局、孫中山故里旅游區管理中心、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相關負責人以及旅游界人士圍繞上述問題發表觀點,敬請垂注。
主持:黃煜升 整理:鄧泳秋 王謙 林曉瓊
中山旅游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吳嘉敏
長期以來,沒有國家5A級標準的大型龍頭旅游景區一直是中山旅游業揮之不去的痛。這不僅是因為作為世紀三大偉人之一的故里,在毛澤東故居、鄧小平故里先后成功納入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之后,孫中山故里仍舊徘徊于4A級旅游景區之中,景區景觀和配套設施相對于“偉人故里”的巨大名望大打折扣;更是因為已被聯合國認證為“宜居城市”、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的中山,竟沒有一個代表旅游業最高標準的頂級龍頭旅游景區來統領和聯動各個旅游景區,這也讓中山的旅游市場形象異常尷尬。
痛定思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山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明確建設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和休閑旅游城市的目標定位,把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支柱產業和經濟結構轉型的重點產業來抓,進一步加快旅游重大項目、重點旅游景區的謀篇布局。2015年,市委、市政府借籌備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的有利時機,啟動孫中山故里旅游區創建5A級旅游景區的工作,對旅游區景區景觀、基礎設施、配套服務以及管理體制等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力爭將中山旅游業發展推向更高層次和水平。
此次孫中山故里旅游區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不僅是中山多了一個高級別的旅游景區,更重要的是開啟中山旅游業新的發展空間。作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孫中山文化和愛國精神是中山最核心、最有價值的資源,孫中山故里成為5A級旅游景區將進一步提升中山在國內外的旅游知名度,提升中山“偉人故里”的城市形象,帶動大批游客到訪中山。
孫中山故里旅游區的智慧旅游系統和游客服務中心,將建設成為整合全市旅游景點、提供全方位旅游服務、加強旅游全行業監管的中山全域旅游數據中心和服務平臺,大幅提升游客的體驗和感受。同時,作為中山發展全域旅游的龍頭項目,孫中山故里旅游區還將進一步整合周邊崖口、左步等村落、陸氏宗祠、翠亨濕地公園以及海上溫泉等旅游資源,配合南朗鎮特色旅游小鎮建設打造文化體驗和濱海生態休閑旅游區,成為全域旅游發展的一個典型示范區,帶動南朗鎮、翠亨新區乃至整個中山的旅游產業發展。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未來發展中,旅游業將在中山由產業型經濟主導向服務型經濟主導的轉型過程中發揮出更加重要作用。中山將在孫中山故里旅游區5A級旅游景區的基礎上,認真落實中央“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及國家和省旅游局“全域旅游”的總體布局,堅持不懈地抓好旅游廁所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孫文西路旅游步行街、岐江河沿岸等重點景觀街區整治,推進大涌紅木文化博覽城二期、盛世游艇會、神灣航天城、古鎮燈飾文化旅游項目等一批大型旅游項目建設,努力促進中山旅游業在轉型發展中取得新的突破,帶動中山產業結構的優化轉型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系中山市旅游局局長)
把旅游紅利惠及民生
丁凱
11月4日上午,北京,當中山市長焦蘭生步履穩健地走上臺,從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手里接過金燦燦的5A級旅游景區牌匾,臺下掌聲雷動。這份最高的褒獎來之不易,150個日夜的奮戰,它凝聚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凝聚著相關部門和南朗鎮的心血,凝聚著全市人民的期盼。此時此刻,我的心澎湃起伏,我還沒有把現場的照片上傳,朋友圈已經“炸”開了鍋,中山的朋友們到處傳閱,大家歡欣雀躍,為家鄉的榮耀點贊。
作為工程的屬地責任方,往事歷歷在目,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了。
我記得,省市領導對景區傾注了巨大心力。2015年,市政協把偉人故里的建設列為年度政協委員與市長協商主題;市委、市政府及時納入重點建設項目,投入3.5億元;省旅游局全程給予專業指導,局長曾穎如不僅在翠亨召開現場會,密切關注工程進展,還積極與國家旅游局溝通,為項目推進奠定重要基礎;市委書記陳如桂甫一到任就微服私訪,對景區建設提出要求;市長焦蘭生每個月都視察景區工地,不斷督促。小到一個字母、一塊標示、一棵樹,大到景區規劃整合,市長都牽掛在心,要求精工細作,他開玩笑說:“很少有一個工程像孫中山故里建設一樣,給你開工時間,同時給你竣工時間和驗收時間。”哪怕是節假日,吳月霞、賀振章、高瑞生等市領導都會來到工地,協調相關部門全力支持工程建設。副市長吳月霞經常說:“這個項目是我們大家的家事,既然是家事,就需要我們每個家人去傾情和傾力!”
我記得,7月26日我到南朗報到時,書記劉銳濠和黎炳盛囑咐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力沖刺景區建設。當天下午我去了景區建設工地。景區的每一步工程進展都讓鎮主要領導牽掛在心。8月1日“妮妲”臺風來襲,劉銳濠穿著雨衣去工地檢查。臺風過后的清晨7時,劉銳濠又出現在工地,看看樹木有沒有被刮倒,棚架有沒有加固。翠亨大道立面改造需要兩邊商鋪關閉配合,張錦華、胡勁民等與翠亨村的同志一起,一家一戶地談,逐個做通商家思想工作,為工程贏得了時間。
我記得,工程從今年4月20日開始進場施工,董事長吳桂昌把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都傾注到建設中,無條件調配棕櫚園林公司骨干力量,加班加點,不間斷施工。為了克服臺風、暴雨、高溫等不利天氣影響,施工隊與時間賽跑,每天按照目標期限倒逼進度,最多的時候,工地上有400多名工人。有一次在工地,我聽到施工人員大喊“2時下班!”我說的是凌晨不是下午!負責人唐文清整天風吹雨淋,臉上的皮膚里面一層紅,外面一層黑。
施工期間,翠亨的群眾給予了配合支持,廣大游客包容了各項不便;市府辦、旅游、財政、住建、發改等部門,在施工最緊張的酷暑多少次現場辦公,汗流浹背,無縫對接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每一項困難,就差把辦公室搬到工地。
孫中山故里旅游區是中山歷史上首塊5A金字招牌。在新的起點上,對于南朗來說,這片包括孫中山故居、中山城、翠亨村、辛亥革命紀念公園、犁頭尖山五大核心景區在內的3.15平方公里土地,將努力把旅游紅利惠及民生,為建設旅游特色小鎮注入強大動力;對于中山來說,這片承載著全市期盼的故土,將為全域旅游改革、旅游綜合服務和旅游全面創新做出探索和示范,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推動旅游模式的轉型發展;對于歷史來說,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獻上這份厚禮,不僅是激活再造中山文化資源的一次努力,更是著眼長遠,把中山先生家鄉建設成為海內外華人重要精神家園的重要機遇。
近代中國看廣東,近代廣東看中山,近代中山看南朗,我們更期待,孫中山故里為民族、為國家作出更多歷史性貢獻!
(作者系孫中山故里旅游區管理中心主任)
提升景區吸引力仍在路上
黃健敏
1956年,孫中山先生誕辰90周年之時,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正式建館,到今年已經走過60個春秋。自2001年2月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紀念館已連續15年獲得認證,并以國際公認的標準體系對館內業務、文物環境、自然生態實施科學管理。一代代管理者不斷豐富完善館內展示內容和體系,讓海內外游客了解中山先生生平事跡和精神,每一年紀念館接待觀眾約160萬—180萬人次。
回看紀念館走過的歲月,2001年被評為首批國家4A旅游景區;2007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今年經升級改造的孫中山故里旅游景區更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送上一份厚禮。
作為孫中山故里旅游景區的核心景區,創5A的每一個日夜都難以忘卻。為了提升旅游服務能力,我們新增、改造、完善廁所、游步道、休閑設施等基礎設施,僅設計制作館區全部中、英、法、日、韓5種語言文本標識導覽系統就達3600余塊。為了確保游客安全、文物安全和景區秩序,全面改造提升安防、消防軟硬件設施,對本館開放區域實現高清監控全覆蓋。
此外,我們提升景區數字化管理及旅游信息技術,打造智慧景區。如增設多語種多媒體語音導覽系統,包括中英雙語微信多媒體導覽系統;中、英、日手持移動式多媒體語音導覽系統;自動感應式導覽系統;自助定點式導覽系統以及VR現場體驗系統等。
孫中山故里旅游景區順利入選國家5A,只代表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后仍要做好景區正常開放及管理。首先,館內基本陳列等基礎設施仍要全面提升,如重新改造制作《孫中山生平史績》及《孫中山的親屬與后裔》兩個大型基本陳列,充分吸收近年研究成果,結合多媒體手段展出大批珍貴文物和史料。同時,計劃建設全球首個常設“孫中山專題郵票展覽廳”,展出百余年來中外“國家名片”上的偉人風姿。
對于翠亨村核心保護區將要進行保護及活化利用,重現其作為近代中國革命圣地和嶺南傳統村落典型風姿的同時,實現保護與更新、利用、發展協調結合,并向社會全面開放。除了景區硬件建設,在研究和弘揚孫中山先生史績和思想方面,紀念館還需繼續堅持。多年來,紀念館已與海內外重要的大學、科研機構及孫中山紀念機構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成為孫中山研究的重要基地,今后將通過一系列交流活動和項目,充實景區歷史文化內涵,提升輻射影響。 (作者系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館長)
讓“一日游”變為“過夜游”
陳容釗
孫中山故里旅游區獲得5A級旅游景區牌匾,這對于中山旅游業是大喜事,能進一步增強故居的品牌影響力,帶動周邊旅游。讓景區產生更多效益、優化游客的體驗還需要從多方面加強。
首先,5A景區對交通要求更高。目前景區內外部交通不夠暢通和便利,未來可以在高鐵站、火車站開通直達故居的專線車,讓外地游客直達景區。也可考慮開通故居到周邊鎮區景點的旅游專線,如去三鄉泡溫泉。景區內部交通,可以考慮把故居建為綠道騎行之處。中山的金鐘水庫以騎行為主,故居旅游是否可以開辟綠道把景點串起來?如故居到紀念中學和南朗村,讓人們自由穿梭在景點中,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外地游客可以換一種出行方式感受中山,騎著車去孫中山曾經走過的路,吃海鮮、泡溫泉。
此外,建設更多配套旅游設施。目前景區免費參觀,故居參觀只需幾小時,如何將游客留住值得思考。可以在景區內部開發更多配套設施,挖掘更多旅游項目,與周邊鎮區的旅游項目形成合力,讓游客能選擇在鄉村、民宿、酒店過夜游,能帶來更多收益,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中山城里都是仿民國時期的建筑,現在主要用于拍戲,游客去只是參觀,能否盤活資源變成提供過夜游的地方,讓游客從住宿、餐飲、特產等方面全面感受民國風情。旅行社可以策劃兩晚三天的精品路線。在孫中山故居創5A的契機下,我們可以推動故居旅游向更多元方向發展,讓故居游從兩小時變成兩天、甚至更長時間。 (作者系中山國旅策劃推廣總監)
挖掘周邊鎮區資源與故居游對接
陳邇
近年來,孫中山故里在原有基礎上植入很多新的旅游業態和旅游元素,增加不少旅游配套,被評上5A景區可謂實至名歸。當前孫中山故里仍停留在帶動社會效益方面,未能形成明顯的經濟效益。以創5A為新起點,帶動孫中山故里逐漸往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創收”的方向發展,我認為需做好以下幾方面。
首先,中山在進一步挖掘孫中山文化資源的同時,可從旅游體驗的角度出發,挖掘各鎮區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與孫中山文化有效對接。之前孫中山故居的開發缺乏消費者體驗,接下來可通過博物館、文史館、主題樂園等方式,對中山的江山文化、嶺南文化等進行挖掘。在此基礎上,通過提供新穎的消費體驗,讓中山的地域人文和經濟特點與孫中山文化進行互動。
國內不少著名旅游景點打造專用舞臺劇,不僅很好地傳遞當地文化,還為當地旅游收入作出貢獻,如桂林的《印象·劉三姐》、陜西華清池景區的《長恨歌》等。中山可以效仿這一做法,通過打造舞臺劇讓孫中山故事從文人騷客茶余飯后的談資轉變成中山旅游的文化載體和新招牌。
再者,盡管中山故里免費開放,但旅游講究吃住游品購,游客來到中山必定產生消費,在某種程度上帶動中山區域經濟。不過,單一項目的帶動能力有限。中山自然旅游資源不算太強,很多人文資源包括嶺南水鄉資源沒有得到很好挖掘,導致旅游業略顯乏力。孫中山故里被評為5A景區后,加上中山的紅博城、游藝城、航天城等大項目相繼崛起,對推動中山旅游產業大發展將起到促進作用。
(作者系中國紅木文化博覽城策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