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記者從剛發布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看到,“十二五”期間,旅游業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走向國民經濟建設的前沿,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并帶動大量貧困人口脫貧,綠水青山正在成為“金山銀山”。
《規劃》提到,2015年,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0.8%。國內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榮發展,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國和全球第四大旅游目的地。旅游成為社會投資熱點和綜合性大產業。
“十二五”期間,旅游業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度為10.2%。旅游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
“十二五”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頒布實施,依法治旅、依法促旅加快推進。國務院成立了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出臺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各地出臺了旅游條例等法規制度,形成了以旅游法為核心、政策法規和地方條例為支撐的政策法規體系。
“十二五”期間,我國出境旅游人次和旅游消費均列世界第一,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及國際旅游組織的合作不斷加強。積極配合國家總體外交戰略,舉辦了中美、中俄、中印、中韓旅游年等具有影響力的旅游交流活動,旅游外交工作格局開始形成。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