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2月7日電 題:春節不歸族:跑遍大半個中國 傳揚國家級非遺
作者 馬芙蓉
今年春節,61歲的蔣子安在武漢度過。這是他投身“火龍鋼花”表演以來,在異鄉度過的第32個春節。
“除夕也不能陪在家人身邊,心里總有愧疚。”蔣子安6日受訪時說,“給觀眾帶來歡樂,把‘非遺’傳揚開來是一種責任。”
蔣子安來自重慶銅梁。起源于銅梁的“火龍鋼花”,有著近千年歷史,是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首”。

2月4日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龍鋼花”亮相武漢歡樂谷,上演“人在龍中舞,龍在火中飛”的奇觀。馬芙蓉 攝
今年春節期間,“火龍鋼花”走進江城武漢,上演“人在龍中舞,龍在火中飛”的奇觀。表演團隊共有18人。舞龍者10人,大多是20多歲的小伙;打鋼花者8人,年齡多在50歲左右。如若不下雨,表演每晚兩場,從除夕持續至農歷正月十五。蔣子安在團隊中年齡最大,負責打鋼花。
記者在表演現場看到,夜幕下,蔣子安等人把摻雜著1500攝氏度鐵水和特制干花的液體拍打至高空,瞬間鐵水綻放成顆顆“流星”。舞龍隊手持火龍閃轉騰挪,寒冬中赤膊與鋼花零距離接觸,場面蔚為壯觀。
蔣子安從20多歲開始“玩龍”。隨著年歲漸長體力不濟,他在40多歲時轉戰后方“打鋼花”。多年來,他淡季種地,旺季隨表演隊“出征”,至今已跑過大半個中國。“每年春節是表演旺季,基本上都在外面過。”蔣子安說。

資料圖 “火龍鋼花”源自重慶銅梁,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馬芙蓉 攝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龍鋼花’需走出‘深閨’讓大家認知和傳承。”舞龍隊隊長、25歲的趙自強說。他從16歲開始舞龍,已有6年未在家過春節,他笑稱屬于“春節里的不歸族”。趙自強表示,一年中表演淡季多過旺季,他堅持下來的理由,一是喜歡,二是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火龍鋼花”。
10人組成的舞龍隊里,有9人是在校大學生,他們都是銅梁人,來自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大學、西華師范大學等高校。“銅梁的學校多組建有舞龍隊,可以說人人會舞龍,但是進入大學后,身邊同學對‘火龍鋼花’的認知度不那么高。”21歲的大學生汪棋說。
作為家中獨子,汪棋已連續3年未能陪在爸媽身邊過年。“知道我出來表演,爸媽很支持。”汪棋說,“我每天會打個電話回去,彌補對爸媽的愧疚”。
武漢市民趙中銀帶著老伴兒和6歲的孫女觀看完表演后,連聲贊嘆。“活了67歲,第一次親眼見到‘火龍鋼花’。”趙中銀說,給表演者點贊。
來自湖北鄂州的許諾在看完表演后認為,“春節萬家團聚時,國家級非遺走上各地舞臺讓更多人熟知,是促進非遺傳承和發揚光大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完)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