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管委會成立以來,立足于生態文明、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社會民生等多方面,著力打好“文化”牌,大力宣傳長白山保護開發事業和旅游的知名度及美譽度,積極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切實提升長白山的品牌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
一是整合資源,充分發揮社團的文化引領作用
打破常規,突破行政區劃和管理體制,發動省內外文化藝術名家,成立了覆蓋全省的長白山文化藝術工作者聯合會,組建了長白山美術家協會、攝影家協會、書法家協會、舞蹈家協會、老年書畫研究會、長白山書畫院、現代雕塑藝術研究院、現代油畫藝術研究院等社團組織,吸引各類藝術名家、文化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向長白山匯聚。通過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展示會和創作活動,為長白山文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圖為長白山國際天然滑雪公園 孫志攝影
二是高度重視社區文化建設,做好文化惠民工程
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政策支持,建成了三個區的農家書屋、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大院,投資1000萬元的長白山民俗博物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資6200萬元的長白山圖書館將于明年5月份投入使用。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推進基層文化建設”為目標,堅持以基層群眾為主體,組建基層文化骨干隊伍,積極響應上級部門的安排部署,開展了“市民文化節和農民文化節 ”、“文化進基層”、“文化直通車”、“送戲下鄉”等系列活動。采取各種形式,積極發動、引導當地群眾積極參與文體活動,形成了人人崇尚文化、人人熱愛文化的良好氛圍和基礎。
三是加大精品文藝作品創作
近年來,管委會大力推進長白山文藝創作,出版了《長白山傳說故事》、《長白山林野養生珍品》、《守望長白》、《文化吉林》(長白山卷)等書籍。助推《野豬王》、《青羊消息》、《蘑菇課》、《狐貍的微笑》、《長白山文化論叢》等中長篇小說、散文和詩集的出版。支持完成大型紀錄片《長白山》的攝制,主創歌曲《大美長白山》系列歌曲等。其中紀錄片《中華秋沙鴨》獲得全國一等獎,《青羊消息》獲首屆吉林文學獎、全國首屆環境獎、第八屆長白山獎,歌曲《大美長白山》獲得吉林省五個一工程獎。

圖為長白山美人松 孫志攝影
四是加強大型文化活動宣傳力度,打造文化品牌
突出和加強主題宣傳和重大活動宣傳,持續深入地抓好“城市管理提升年”、長白山國際冰雪嘉年華、國際生態論壇、T20世界旅游峰會等重大活動的主體宣傳力度。加強媒體融通,加強與中央和國家級媒體的廣泛聯系,與省直主要媒體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有效地加大了正能量的宣傳力度。突出宣傳陣地建設,大力拓寬宣傳渠道。著力強化長白山新聞網站、《長白山周刊》、《長白山詩世界》等主辦媒體平臺建設,加強《吉林日報》長白山周刊、《文化吉林》長白山專刊、新華網長白山頻道、新浪吉林網長白山頻道等協辦媒體合作,設立了《吉林日報》長白山記者站、中國吉林網長白山記者站,重點突出“今日長白山”雙微平臺等新媒體的宣傳陣地建設,不斷加大采編力度,進一步形成報刊、網絡互動的多形態發布機制,在宣傳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的大力支持下,長白山管委會通過聯合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等相關部門,組織各協會和眾多文藝工作者,重點打造了“雪之魂”國際攝影展、“塑說長白山”國際雕塑展、“長白山畫派”系列展、長白山森林音樂節、長白山國際詩歌節“三展二節”文化品牌,其中長白山森林音樂節已被百度百科列為中國五大音樂節排列。長白山“三展二節”文化品牌目前已成為省內外知名的文化品牌,極大地豐富了我省和長白山文化建設內容。
五是繁榮文化,助推產業發展
一方面,從挖掘培育長白山文化,品牌塑造、彰顯長白山文化的靈性和張力入手,大量開展系列文化活動,組織區內文化企業參加文化會展活動,組織中秋賞月、書畫名家走進長白山、為你讀詩、長白山冬令營、森林音樂節、攝影大賽、長白山薩滿出師禮優秀原生態薩滿(博)歌舞展演大會等系列活動,加大協會建設、公共文化活動、文化事業等方面工作力度,從各個角度推動文化建設,間接推動著文化產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積極爭取各種政策支持,幫助企業發展、對接文化產業項目,促進轄區傳統產業向文化產業轉型發展。長白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十八坊產業園、天福街、天池古街、長白水鎮、池南訥音古城等一批文化項目相繼落戶長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