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一則“馬來西亞游艇翻沉”事件牽動廣大國人之心,更是將出境自由行安全問題推上了風口。
1月28日,一艘載有28名中國游客的游艇在馬來西亞沙巴州環灘島附近海域翻沉,目前事故仍在調查中。但據沙巴州旅游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涉事船只可能非法載客出海,營運公司涉嫌濫用碼頭設備。此外,已獲救游客表示,失事船只上的部分救生衣過期失效,設備老化,并且沒有導游。
據了解,上述游客大多通過網絡平臺報名“自由行”項目,事故發生后應急能力較弱。值得注意的是,自由行目前已是我國游客出境游的主流選擇。攜程旅游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出境游客超1.22億人次,其中約7000萬人是自由行,占比達60%。
如何讓你的出境自由行安全又舒心?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游客應抓牢“四把安全鑰匙”:一是通過正規渠道選擇合法旅行社,盡可能結伴出行;二是警惕“一日游”不簽合同的不規范行為,查清合同條款,避免維權難;三是出行前購買旅游意外險,未雨綢繆;四是提升自救技能,善用通信設備及現有的SOS渠道。
首先,出境自由行安全的基礎是合法旅行社。“現在網絡平臺成為游客首選的預定渠道,需要警惕的是,部分平臺不具備旅游業或出境游資質,缺乏專業服務人員,難以對商家產品和接待服務質量把關。”攜程旅游相關負責人說。
上述問題滋生了黑船黑導、轉手“賣顧客”等不規范行為。據一位現居北京的游客冀澤宇回憶,去年9月份他曾與妻子計劃去泰國海島旅行,出于省錢目的,經朋友推薦,他們咨詢了幾家個人網購旅行商家。
“我問商家,你們網上出售的產品和當地的哪家旅行社、導游機構對接?有沒有自己的領隊、售后服務?去海島的船家有沒有執照?到達目的地后,我們如何核查其資質?對于我的這些問題,商家大都含糊其辭。”冀澤宇說,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大型、正規的旅游企業,雖然價格高一些,但能夠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少海島游屬于“一日游”一次性服務,商家鉆空子、不簽合同的行為比較普遍。攜程旅游相關負責人提醒,游客購買一日游產品時,要與組團社或者旅游網站簽訂正式的紙質或電子合同,并看清合同條款,保障自身權益,避免維權難。
俗語講“天有不測風云”,即便選擇了正規、合法旅行社,有些意外仍無法避免。因此,出行前購買旅游意外險是“未雨綢繆”的重要一步。
平安保險相關負責人介紹,境外旅游保險主要涵蓋四大保障類型:一是基礎保障,如意外身故傷殘、意外傷害醫療等;二是交通意外保障,如飛機、火車、輪船意外身故殘疾等;三是緊急醫療救援;四是特色保障,如旅行證件丟失、托運行李丟失等。“游客可以選擇更有針對性的保險,如海島、戶外運動、高原、自駕、滑雪、游輪等意外險產品。”攜程旅游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擁有保險資質的旅游平臺可以協助游客辦理一站式服務。
盡管投保了保險產品,意外身故、傷殘仍是每個人最不愿發生的事。因此,提升緊急自救能力是遇險后能夠存活的關鍵。“遇險后,通信設備是向外界求助的有效渠道。”攜程旅游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全球主要熱門目的地大多覆蓋手機信號,大部分游客也會租用wifi設備。以出海游為例,游客出海前應注意將手機裝進防水袋,遇到意外事故第一時間借助手機聯絡親友、組團社或大使館求援。
據悉,攜程旅游已于今年1月24日上線全球24小時“旅行SOS”服務,通過攜程APP首頁“微領隊”入口,免費為游客提供旅行中的緊急支援。
具體來看,“旅行SOS”服務內容涉及三方面:一是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等突發情況下的支援;二是旅途受傷或生病時求助,包括“協助就醫”、“協助快遞藥品”、“協調翻譯服務”;三是旅客遺落貴重物品時,為其提供“協助物品找回”、“協助物品帶回國”服務。
游客發出求助信息后,“旅行SOS”借助三個渠道來解決。一是在“微領隊”群中發起群內客人互助,目前“微領隊”微信群已覆蓋100多個國內外熱門目的地,游客可在出行前通過APP點擊“微領隊”,與其他游客組建同行微信群;二是通過攜程在全球的5000多名“當地向導”發起救助,如信息咨詢、求醫翻譯、緊急送遞等;三是借助攜程在全球的海外領隊發起救助。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攜程旅游共接到中國游客在全球發出的56起SOS事件,86%來自自由行游客。從求助內容看,60%是行程中物品遺落需“協助找回”或“帶回國”,35%是旅行中出現傷病需協助就醫或找藥,此外還有協助翻譯、照顧老人小孩等。(記者:郭子源)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