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位于秘魯南部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的保護管理情況組織監測團進行了實地考察。自去年7月以來,當地政府加強對周邊城鎮居民的保護意識教育,并重新檢視了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運作和協調。監測團認為目前馬丘比丘已經得到了良好的整治和規劃,擺脫了可能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危機。
馬丘比丘被稱為“失落的印加古城”,是拉美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遺跡之一。1981年,秘魯政府將該地區約326平方公里土地列為“國家級歷史生態保護區”,也是全球少數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作為南美最重要的考古遺跡之一,馬丘比丘當之無愧是秘魯最負盛名的旅游目的地。據秘魯旅游部數據,近3年來秘魯每年接待外國游客的人數均在350萬人次以上,其中超過半數都因這一印加古城慕名而來。
旅游業的興旺帶動了周邊城鎮的不斷擴張,也對古城遺址保護造成了嚴重困擾。早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對大規模旅游給馬丘比丘自然環境和古跡可能帶來的損害表達關切。之后,多國科學家在馬丘比丘及其周圍共發現七大地質構造缺陷,受此影響,馬丘比丘正面臨緩慢移動、下陷和坍塌的危險,這將嚴重威脅馬丘比丘風貌的完整保存。為此,科學家建議有關當局及時采取多種保護措施,搶救性保護印加古城遺址。
去年7月,秘魯本國媒體再次曝光印加古城管理不當,馬丘比丘鎮垃圾成災,每天產生的14噸垃圾讓小鎮不堪重負,甚至在通往古城的旅游小火車沿途都堆放著垃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隨即表示要對這一世界遺產進行評估,若這類問題不能得到妥善處理,馬丘比丘將面臨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危機。
為此,秘魯政府提出“緊急行動計劃”,為印加遺跡的保護和治理提出初步方案。根據該計劃,當地政府對于居民區和公共區域的垃圾處理和收集必須定點定時規劃,同時對加大周邊垃圾處理廠處理量開展可行性研究、提出治理固體殘渣的策略。當地居民和旅游業從業人員也要接受相關培訓和教育,保護環境。2月23日,秘魯文化部頒布《馬丘比丘可持續旅游業發展準則》和《印加路網可持續旅游業發展準則》兩個重要文件,通過法令對如何保護古城做出了規定,進一步規范古跡旅游。
整治、教育和監督相結合,使得馬丘比丘及周邊地區的人為破壞情況很快得到控制。監測團專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代表塞薩爾·莫雷諾對印加古城的保護管理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馬丘比丘的保護狀況優良,其管理機構間的協調工作和日常監督也非常到位。此次監測團將起草一份《馬丘比丘古城保護狀況報告》提交給將于7月在波蘭克拉科夫召開的第四十一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大會,由大會最終評估該古跡的保護細則是否達標。
。ū緢罄锛s熱內盧3月14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15日 23 版)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