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3月23日電(記者王志)近日,濟南僅存的一段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古城墻在拆違拆臨后露出“真容”。記者23日從濟南市歷下區政府獲悉,目前相關部門已制定綜合方案,全力保護古城墻遺址。
記者在位于濟南市歷下區西城根街中段路西的這段古城墻遺址看到,僅存的古城墻長約50米,露出地面部分高約5.5米,整個墻體均由大青磚和石條砌筑而成梯形,城墻底部為條石,上面高約3米的墻體由大青磚砌筑,并用白灰勾縫。在老城墻的北段,還有一個青磚砌筑的城垛。
據了解,古代濟南城在很長時間是板筑的土城,直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才大規模將土城內外均以磚石砌筑,達到周圍周長6160米、高10.66米、寬16.67米的龐大規模。
作為濟南唯一的一段殘存古墻,這段古城墻遺址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2007年3月,城墻遺址被濟南市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一直以來被違章建筑遮擋。
此次濟南市歷下區將拆違拆臨與古城保護相結合,把遮擋古城墻的違章建筑作為拆除重點,并提前邀請文物保護專家進行現場勘查,論證拆除中和拆除后的古城墻保護工作,古城墻臨時性保護和長遠規劃方案編制同步進行。
目前,古城墻保護規劃方案編制工作已經啟動。接下來,相關部門將適時向北進行古城墻遺址地下部分的挖掘,并探討整體保護、立體展示的可行性,計劃將古城墻打造成為展示濟南古城文化、傳承古城記憶的文化景點。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