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市空中自行車道與路面連接處!⌒氯A社記者 林善傳攝

市民在忠侖公園旁邊的空中自行車道上騎行!⌒氯A社記者 林善傳攝
廈門云頂路自行車專用道示范段,近日開始試運行。這一全國首條、世界最長的空中自行車道,引起了廣泛關注。在“空中”騎自行車是一種什么體驗?記者親身感受了一番。
禁止機動車、電動車和行人通行,空中騎行安全暢通
來到廈門空中自行車道蔡塘站,一條綠色的“空中長龍”展現在眼前。
“空中自行車道是一個獨立的騎行系統,車道采用鋼箱梁結構,主要沿廈門快速公交(BRT)兩側布置,懸挑于BRT中段位置。”廈門市公共自行車管理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路線全長約7.6公里,共設置出入口11處,與人行天橋平交3處,有7個平臺。“除了和BRT接駁,示范段全線與11個普通公交站點接駁,未來地鐵建成后,還將與兩個地鐵站點接駁!
記者看到,空中自行車道的出入口被分為兩道,并設有自行車通行閘機?罩凶孕熊嚨纼H供自行車使用,禁止機動車輛、電動車和行人通行。針對這一要求,自行車專用道通過采用多重傳感監測等技術途徑,實現對自行車、電動車和摩托車的快速通過式檢測識別,保障自行車在專用道快速通行。
平臺共設有公共自行車停車位355個、社會自行車停車位253個,每個平臺均配有車輛調度升降梯。無論是私人自行車,還是公共自行車或者共享單車,均可免費進入空中自行車道騎行。
在騎行車道,地面則被劃分為三個區域,鉻綠色為騎行區,金橙色為緩沖區,鈦藍色為休息區。此外,空中自行車道沿線護欄安裝了3萬多盞照明燈,充分保證了夜間照明。
為保證車輛通行安全,空中自行車道每隔200米便有一個視頻監控鏡頭。“自行車道的設計峰值流量為單向2023輛/小時,當流量超過設計峰值的80%時,應急中心調度員第一時間可通過監控發現,并通知現場人員進行疏導,必要時可關閉入口進行流量控制!睆B門市公共自行車管理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同時,每個平臺均安排管理員,負責公共自行車調度及社會車輛秩序管理工作,實行“區域內平衡調運,區域間指令調運,節假日集中調運”的車輛調節機制。
采用國內首創技術標準,對每片鋼材料梁片都進行超聲波和射線檢測
顏值高、質量好、功能優,空中自行車道備受好評。但它在建設伊始,也曾面臨不少困難。
自2016年8月底開工到今年1月26日試運行,空中自行車道僅僅用時不到半年即完成建設。“不僅工期緊、體量大,而且由于是全國首創,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參照,建設難度非常高!笨罩凶孕熊嚨澜ㄔO方負責人饒建輝表示,施工單位收集整理了大量國外相關文獻,并與歐洲自行車組織機構、設計事務所及咨詢公司進行了交流,最終拿出了國內首創的技術標準。
“例如,人行天橋欄桿高度的國家標準為1.1米,但對于自行車騎行者而言顯然過低,不夠安全。”饒建輝說。那么,如何既能保證騎行安全,又能盡可能不遮擋視線、讓騎行者享受沿路風景?經過反復試驗,設計者最終將欄桿高度標準定為1.3米。
建設過程中,先進環保的新材料得到應用。“空中自行車道沿BRT快速公交兩側修建,對于凈高要求十分嚴格!别埥ㄝx介紹,在地面鋪設材料上,特別選用了一種名為金剛樹脂的新型材料,“與傳統瀝青比較,這種材料更加耐火耐磨,厚度只有8毫米!
空中自行車道的建設過程中,還創造性地運用了多個國內和行業內領先的技術、工藝——空中自行車道是鋼結構橋梁,使用的鋼材料達到3萬多噸。制造過程中,監理、檢測單位派出駐場人員,對每片鋼材料梁片都進行超聲波和射線檢測,就像人體照射X光片一樣,確保每片鋼材料梁片在焊接上零焊縫,對接合格、精度高,質量過硬;BRT橋下作業空間狹小,施工條件苛刻。施工單位創造性地提出使用新型鋼結構吊裝設備——折臂吊,成功解決了安裝難題。
打造集約式交通布局,為綠色低碳出行創造更好條件
自試運行以來,空中自行車專用道迅速成為廈門又一張亮眼名片,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深受騎行者的好評。2月11日,一天的騎行量就高達1.2萬人次。截至3月27日,空中自行車道全線騎行量超過20萬人次。
“空中自行車道火爆,關鍵在于它滿足了廈門市民對于綠色安全出行的需求!睆B門市市政園林局局長助理吳學良表示,相關部門將通過理念創新和技術創新,釋放出更大的城市交通資源,打造集約式交通空間布局,為綠色低碳出行創造更好的條件。
根據廈門市的規劃,廈門將打造總長800多公里的綠道網和慢行系統。目前,在廈門市區,沿濱海環島路、筼筜湖的主要風景線,自行車綠道已經初現規模。
據統計,廈門目前已有7600輛公共自行車。“現在,廈門島內公共自行車站點已達到426個,日均約有3萬人次選擇騎行!睆B門市公共自行車管理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廈門公共自行車二期站點的建設已經基本完工,有176個新站點、長達82.5公里的新線路,將會惠及眾多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