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豫東平原的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的故鄉。早在1927年3月,該縣即成立了黨組織,為奪取紅色革命政權,開始領導武裝斗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陳毅、彭雪楓、王定烈等著名革命家、軍事家,多次來到扶溝開展革命活動,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跡和珍貴文物。
近年來,扶溝縣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充分發揮紅色旅游資源優勢,打造了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紅色旅游線路。目前,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吉鴻昌烈士故居、塔灣烈士陵園、“筑路英雄”張福林烈士事跡陳列館等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連點成線,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吉鴻昌烈士視死如歸的精神令我震撼!我帶著孩子來學習抗日英雄的事跡,就是要讓他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的來之不易,從而樹立遠大理想報效祖國。”來自駐馬店市遂平縣的游客劉麗說。
為進一步打響紅色旅游品牌,扶溝縣把發展紅色旅游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科學規劃設計、精心組織實施,傾力把扶溝打造成豫東地區紅色旅游集散中心。
在塔灣革命烈士紀念塔前,記者見到了10多位來自洛陽市的老年騎行愛好者,并和領隊劉援朝攀談起來。“我今年65歲了,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對革命軍人的情懷卻越發濃烈。我們聽說扶溝縣打造了一條紅色旅游線路,便結伴騎行到這里,看到了吉鴻昌將軍的塑像和塔灣的無名烈士墓,我們要向他們敬禮。”
據介紹,自紅色文化旅游線路開通以來,扶溝縣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累計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170萬人次。讓游客在休閑度假的同時,學習英烈事跡,回顧歷史瞬間,激發愛國情懷。
“紅色旅游正逐漸成為扶溝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紅色旅游有助于形成特色優勢產業,增強造血功能,提高人力資源素質,改善生態環境,這些綜合帶動作用將全面促進扶溝經濟社會發展。”扶溝縣委書記盧偉說。(經濟日報記者 鄭彬 通訊員 王新生)
(責任編輯 :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