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理念深入人心,“旅游+”加速推進,旅游管理體制、旅游公共服務、旅游市場監管、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成效顯著。2016年全國旅游業實際完成投資12997億元,比第三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高18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10個領域將成為未來旅游投資的重點。
本報訊(記者 沈仲亮 李志剛) 5月19日,在2017年“中國旅游日”活動暨中國旅游產業投融資促進大會上,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李世宏發布了《2016中國旅游投資報告》,該報告充分展現了旅游業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走向國民經濟建設的前沿,開啟了向全面小康型旅游強國邁進的偉大進程,正在邁向多方位、多層面、多維度的全域發展新時代。
報告指出,當前,全域旅游理念深入人心,“旅游+”加速推進,旅游管理體制、旅游公共服務、旅游市場監管、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成效顯著。全域旅游的加快推進,調動了黨委政府統籌抓旅游的積極性,吸引了各類社會資本加速投資旅游業。中國旅游業的接待規模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對世界旅游業的影響和貢獻日益突出。我國繼續保持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消費市場,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地位。政府通過創新政策供給、加大財政引導資金等,投融資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大量社會資本、民營企業快速轉向投入旅游業,不僅為資本自身找到新商機,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旅游產品,增加了旅游消費多樣化選擇;互聯網時代到來,助推了大眾化旅游消費快速發展。旅游業在調結構、穩增長、促消費、惠民生等方面,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旅游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加速器”、社會和諧的“潤滑油”、生態文明建設的“催化劑”、對外合作交流的“壓艙石”。
報告顯示,全國旅游投資項目庫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旅游業實際完成投資12997億元,同比增長29%,比第三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高18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較房地產投資增速高22個百分點。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全國旅游投資繼續保持逆勢上揚的態勢,成為社會投資熱點和最具潛力的投資領域。全國10億~50億元的在建旅游項目2209個,實際完成投資4406億元,占全國的33.9%;投資額50億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項目有299個,實際完成投資1146億元,占全國的8.8%;投資額100億元以上的旅游項目222個,實際完成投資2479億元,比去年增長55.2%,增速最快。
報告指出,當前旅游投資的主要特點呈現為:民間投資主體地位穩固,多元投資格局基本形成;景區投資保持穩定,新業態投資增速加快;東部地區是投資熱點,西部地區投資增速最快;投融資模式不斷創新,PPP模式加快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快速增長,新業態投資備受青睞;旅游企業加速整合,并購重組類投資表現突出。旅游投資熱點領域主要包括鄉村旅游投資持續升溫、大型綜合類項目成為資本新寵、在線旅游投資熱度不減、新業態投資潛力巨大。
報告分析,未來旅游投資環境向好,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城鎮化戰略、美麗鄉村建設、萬眾創業大眾創新以及減稅惠民政策的深化實施,旅游投資空間與領域不斷擴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快推進,將為旅游國企改革、旅游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旅游業發展趨勢看,以下10個方面將成為未來旅游投資的重要領域:一是與休閑農業相融合的鄉村旅游產品開發,休閑農莊、特色鄉村、鄉村精品民宿等將快速發展;二是低空旅游產品,包括低空旅游線路開發、航空旅游小鎮、低空旅游飛行器等;三是在線旅游產品,包括旅游互聯網金融、目的地旅游資源整合、內容創造性產品以及分享型旅游產品;四是旅游大數據與智慧旅游產品,包括各地旅游大數據中心、旅游大數據應用、智慧旅游交通、智慧旅游政務、未來景區、未來酒店等;五是休閑度假產品建設,包括旅游度假區、旅游綜合體、特色旅游小鎮、特色商業街區、綜合性度假酒店、精品酒店等;六是文化旅游產品,包括大型演藝、主題公園、文創園、音樂公園、藝術中心等;七是體育旅游產品,包括競技性體育賽事、參與性體育賽事、群眾性體育活動、體育節慶活動、滑雪場等。八是康養旅游產品,包括中醫藥養生基地、體檢機構、治未病中心、養生度假基地和老年旅游產品;九是研學旅游產品,包括研學基地、主題博物館、休閑書屋等;十是新型旅游裝備制造業,如郵輪游艇、飛行器、游樂設施、房車、木屋、滑雪和高爾夫用具等。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