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口8月19日電(紀驚鴻)8月19日,數十位參加2019年海峽兩岸休閑農業發展(海南)研討會的領導嘉賓,包括來自臺灣的部分專家及業者來到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實地參觀考察。
短短一天時間,一行人踏訪了海南和豐世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昌江聚源花卉基地、海尾濕地公園、棋子灣大角棧道,并結合實地考察感受,針對昌江休閑農業發展在棋子灣開元酒店舉行了座談會。

海南和豐世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嫁接車間。新華網 紀驚鴻 攝
在海南和豐世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豐公司),獨有的“一刀苗”技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據介紹,用“一刀苗”技術培育出來的種苗,長勢好,結果期和開花期提前,果實較大,抗蟲性、耐熱性也比較好。作為海南島西部首個現代化育苗中心的開創者,和豐公司董事長周載耀在現代化的農技和設備方面下足功夫,由育苗大棚、嫁接車間、自動播種機、智能灑水車、溫控愈合室等組成的智能化育苗流水線,頗有一二產跨界融合的架勢。

海南和豐世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新華網 紀驚鴻 攝
在和豐公司的大棚里,圣女果、茄子等種苗翠綠喜人,而已經綻放花朵的沙漠玫瑰更是引起了參觀者的興趣。2018年度總產值已達3500萬元的和豐公司,下一步要探索的是育苗和景觀結合的“農業+旅游”路子。剛剛種滿沙漠玫瑰的觀賞梯田,園區內正在整飭的睡蓮池,以及周載耀在與嘉賓交流中透露出來的“蘭花+魚池”生態系統,都是企業為傳統農業賦能的努力,也側面展示出昌江推動龍頭企業,進行產業深度轉型的探索。
在昌江黎族自治縣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快打造“海南熱帶高效農業產業基地”是明確提出的目標。著力發展農旅結合、田園綜合體、共享農莊等新型農業產業載體……大力推動“一產接二產連三產”。昌江正通過一項項具體的工作,落實著目標,實現著夢想。

昌江聚源花卉基地的三角梅。新華網 紀驚鴻 攝
走進昌江聚源花卉基地,以三角梅為主的100多種花卉植物已經“進駐”了這個大家庭。基地總經理林志毅介紹,企業所在地原來是一大片荒地,經過土地改良,尋找花卉品種等大量前期工作,實際開展花卉培植的時間尚不滿一年,目前開發用地1600畝,計劃建設成海南西部最大的三角梅培育基地及集散中心。通過三角梅結合木棉樹、粉花山扁豆、風鈴木、藍花楹、美人樹等的合理規劃種植,形成四季花海。

嘉賓參觀昌江聚源花卉基地。新華網 紀驚鴻 攝
引領嘉賓欣賞不同種類的各色三角梅后,林志毅介紹,企業目前計劃在春節前重點打造一些造型三角梅,包括恐龍、長頸鹿、孔雀,以及十二生肖等,預計明年春節景觀將會成型,加之培育其他花卉,改善園區環境,逐步夯實休閑農業的基礎。下一步還將開展家庭化種植,將周邊的農民帶動起來,共同致富。
昌江黎族自治縣花卉產業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花卉種植面積達3萬畝,總產值達9億元,銷售額達6.5億元。建成花卉驛站14個、綜合性花卉產業園2個、花卉互聯網特色小鎮1個,創花卉品牌10個。將花卉產業培育成鄉村振興重要特色產業,把昌江建設為四季有花、處處有景的“山海黎鄉大花園”。

嘉賓聆聽海尾濕地公園的介紹。新華網 紀驚鴻 攝
“這兒太涼爽了!”當嘉賓步入海尾濕地公園,不由得紛紛贊嘆。海尾濕地公園位于昌江海尾鎮,有著大面積的濕地、草地、灘地、紅樹林保育地、鳥類棲息地、海防林。連綿數百里的綠色長城——木麻黃海防林帶是濕地公園一道壯觀的風景線。由于地處北部灣海邊,公園為海岸沙灘地貌,地下水極為豐富,地面水主要有雞溝田水溝,雨季可匯集周邊數十平方公里的雨水。

海尾濕地公園核心區的湖面。新華網 紀驚鴻 攝
公園生態條件優良,吸引了大量的野生鳥類和其他動物,包括栗樹鴨、領角鸮、董雞、夜鷺、褐翅鴉鵑、水稚等等,特別是被譽為“最美水鳥”的紫水雞,從一開始零星發現數只,到現在將海尾作為繁殖點發展到六七十只,是公園生態恢復的最佳證明。海防林漫步、海邊觀海、入住海邊民宿……海尾濕地公園正在逐步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閑為一體的大型生態旅游景點。
昌江縣委書記黃金城在當天舉辦的座談會上表示,昌江黎族自治縣將牢牢抓住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大機遇,緊緊圍繞打造“海南熱帶高效農業產業基地”“海南西部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充分發揮優化營商環境“金17條”、促進經濟發展“高28條”和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優勢,努力在休閑農業、海洋漁業、旅游產業、民宿經營等方面尋求與臺灣的交流合作,推動雙方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責任編輯 :石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