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園藝博覽會于北京舉辦。作為兼具系列高規格、高水平的國際性博覽會,北京世園會成為傳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愿景的亮麗舞臺。共賞一個百園之園,共品一場文化盛宴,共讀一本植物全書,共上一堂生態課程,共享一次智能體驗……它不僅僅是園藝的盛宴,亦是科技成果的盛宴——
2019年以來,我國多地旅游業已然成為轉型升級的動力產業、對外開放的形象產業、綜合服務的先導產業、幸福城市的民生產業。婺源、杭州、天津、長白山等多地原創的科技+旅游模式,都為當地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收益,也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旅游體驗。總而言之,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大改變和提升了生態旅游業的服務品質。
利用現代科技提高旅游全過程全場景的智能化服務水平。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開展“游前”的精準化營銷與規劃服務。融合全景掃描建模技術、VR/AR等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旅游外宣品,還原歷史文化,展現自然風光;基于數據挖掘技術,開展游客潛在需求預測,進行個性化精準營銷,并通過“關聯推薦”等技術,增加附帶消費的可能性。最后,根據用戶需求與景區景點的空間關聯,合理規劃旅程安排,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購、娛”的整體營銷能力。
利用現代科技提升景區的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游中”的服務品質。分階段開展景區的智能化改造項目,完善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植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智能感知設備、智能導游等前沿人工智能應用,對景區進行智能化改造;探索利用區塊鏈技術,升級旅游商業模式,實現旅游消費公開透明、交易安全高效;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技術與視頻通信云技術,實時監控景區狀況與服務質量,提高服務的效率、質量;建立實時景區信息發布與預測預警機制,預警客流并及時處理突發事件,提高景區的應急管理能力。
利用現代科技做好“游后”的數據分析工作,助力產品與服務的改進。通過微博、微信、論壇、APP等媒介增強與游客互動,引導游客對景區、交通、餐飲、住宿等進行評價,拓寬游客反饋渠道,及時處理旅游消費中的投訴問題;建立游客評價大數據庫,利用數據分析、結構優化方法改善“吃、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滿足游客需求提供數據支撐。
完善好旅游科技創新企業投融資政策支持體系。統籌利用好各類人工智能專項基金,引導旅游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項目建設,積極探索建立旅游科技創新風險補償機制;綜合考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府采購等手段激勵和引導旅游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拓寬旅游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渠道,優化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科技貸款、科技保險、科技租賃等融資方式,推廣旅游項目開發PPP模式,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融資體系,為旅游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12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在中國旅游集團論壇發表講話稱,“科技改變旅游”。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重要抓手,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動能。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朝陽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樣離不開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有助于旅游服務便利化、旅游管理智慧化和旅游業態多元化。旅游業是一個美麗產業、幸福產業,旅游目的地的可及性、旅行過程的舒適度、旅游項目的體驗感都是影響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這方面,科技創新大有可為。近年來,隨著高鐵技術全面普及、高鐵網絡日益密集,鐵路運行效率大幅提高,人們旅游出行的便利性大大提升。
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寬帶移動網絡水平、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費便捷程度,進一步釋放出運用科技創新手段、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強烈信號。
旅游業是一個外延寬泛、關聯度強的產業,十分容易與其他產業融合,形成發展新優勢。科技創新同樣極易為相關產業提供創新發展動力,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當旅游業與科技相遇,無論是在物理反應層面,還是在化學反應層面,都催生出許多新業態、新產品。傳統旅行社與互聯網結合帶來了在線旅游行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一批在線旅游平臺。通過在線平臺去旅游,成為許多游客的新選擇。(武夷山)
(責任編輯 :秦佳鳴)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