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以IP促文旅市場發展,中國優質文旅IP該如何打造?
中新社北京7月5日電 (記者 劉亮)近年來,打造文旅IP已成為中國文旅市場的發展趨勢。如何以IP撬動中國文旅市場的發展,打造更多的優質IP亦是行業的聚焦。“2021年中國文旅IP產業發展研討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各界人士共話中國文旅IP市場機遇,探索發展新路徑。
文旅IP是時代所需
隨著文旅產業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由流量經濟轉向IP經濟發展,具有IP屬性,更有故事和情感附加值的文化和旅游體驗愈加受到游客的關注。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李仲廣表示,IP是現代旅游業體系的重要內容。“回顧過去十多年當代旅游業發展可以看到,IP正在重塑旅游目的地競爭格局。展望未來旅游業現代化發展,IP在滿足旅游消費、落實文化、旅游融合以及塑造新發展格局等方面將起到關鍵性作用。”他建議,旅游業要積極用好IP發展基礎,賦能行業和地方旅游發展,服務游客新消費需求。
文旅IP還離不開文化的淬煉。常州太湖灣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小杰認為,“文化吸引力的提煉和再造,可以讓好生態成為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同時也能促成生態資源的功能再提升、價值再挖掘,更好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高品質需求。”
北京《瑞麗》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晶認為:“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旅游市場展現出新的發展面貌,中國文旅產業更是迎來轉型變革新機遇,IP已經成為重塑中國文旅市場的重要抓手。”
“當前中國B2B旅游業務還在延續路演、展覽、面對面開會等較為傳統的方法,同業營銷需要建立一套完整體系,數字化可以將各地文旅資源打造為移動錦囊。”龍途國際的國際與入境市場總監William Ace Rowles指出,面對全球疫情的持續沖擊和旅游“內循環”的新形勢,充分運用數字技術,重塑文旅產業、提升文旅消費,將是關注的焦點。
文旅融合要有IP思維
盡管市場對文旅IP價值的認知不斷提升,轉化不斷跨界和優化,然而,各地文旅IP產業同質化問題仍飽受詬病,品質參差不齊。如何創新精品文旅IP,重塑IP文旅的社會價值,全面打造IP文旅的持續影響力,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和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北京廣播電視臺卡酷少兒衛視總監、卡酷傳媒公司董事長秦新春表示:“未來的媒介融合,更大程度上是發揮媒介公信力在整合、連接和激活社會各種要素的過程當中的作用。廣電媒體增強媒體核心競爭力的方式就是以優勢互補的合作思維,借助并融合多媒介平臺優勢,將大眾媒介的公信力與社會資源的能量結合,進行IP+全媒貫通的融媒運營探索。”
馬來西亞旅游局中國北方區經理趙鋼認為,“文旅IP本身既是產品也是營銷手段,可以讓文化和旅游兩個領域、兩種狀態迅速接近,一起進入良性共生的循環。難點在于找到好內容、經得起時間考驗。內容好才是真的時尚。”
奧地利國家旅游局市場經理黃凌之提出:“樹立好的IP形象,挖掘景區背后的故事,強化游客IP認知,形成長效的傳播才是一個優秀的IP。高品質、獨家的內容輸出是數字化營銷的關鍵。”
“隨著文化與旅游的日益融合,內容與 IP的重要度日益提升。旅游資源的挖掘也呈現出越來越注重與內容、IP相結合的特點,旅游+內容、旅游+IP的融合也出現越來越細分的趨勢。”阿拉丁旅游副總裁艾麗娜說。
艾麗娜強調,旅游已經不是曾經的旅游,當今的旅游更多地要從內容上深度挖掘,從體驗上做到極致,才有可能在新的發展階段下獲取游客的心智。“旅游產業與IP的融合,在日后也需要與社群經濟深度結合,通過將用戶細分、連接、交互,解決旅游出行低頻的痛點,轉變當前只關注旅游前、旅游中的服務方式,讓行前、行中以及行后能夠真正地打通,并實現生態閉環。”
“文旅IP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專業的團隊,展開體系化的運維,從文化挖掘到IP市場營銷,從授權鏈路到供應鏈搭建,都需要完整體系。”凱撒旅業副總裁張蕤表示,“在當前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國內文旅市場更需IP賦能,以更具吸引力的形象,接受市場的檢驗。”(完)
(責任編輯 :楊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