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浪漫,日出占一半。
作家余華曾推薦,“最美的日出在海鹽”。這些年,海鹽日出火出了圈。
去年,海鹽累計接待觀日出游客204.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左右。今年春節假期,來海鹽觀日出的游客總數就達9.5萬人次。
浙江的海岸線綿延2200多公里,按理說能觀海上日出的地點不少,游客們為何格外青睞海鹽?在這里“追光”又追來了什么?近日,擇一個晴天,我們奔赴一場海鹽日出,同這座城市一起蘇醒。
持續攀升的流量
凌晨4時,濱海小城海鹽還在沉睡,觀海園內卻已是熙熙攘攘。大家從八方匯聚而來,他們的目標一致,靜待太陽從海平面躍起,迎接新一天到來。
“日出寄來的橘色希望。”這是嘉興游客錢玲第一次看日出,當天從嘉興市區驅車一小時趕來,被眼前的美麗深深打動,她用手機捕捉日出瞬間后,在微信朋友圈這樣寫道。
來自上海的游客孔維悅和男朋友從沒看過海上日出,當天特地前來體驗。孔維悅激動地在小紅書上寫下“生活的松弛和治愈在此刻具象化”并配圖,還給其他網友分享了海鹽日出攻略。
其實,海鹽日出“出圈”具備天時、地利與人和。地處杭州灣北岸,海鹽擁有53.5公里長的海岸線,是浙北海岸線最長的縣。
從天時看,除梅雨季節,海鹽光照時間充足、云霧較少、能見度高;從地利看,海鹽處于杭州灣西側起點,海岸線大多地勢平坦、視野遼闊。
大概從4年前開始,海鹽在網上發起短視頻大賽,邀請網友記錄海鹽日出美景。2021年國慶期間,近7000部短視頻作品在各大媒體及社交平臺傳播,累計播放量超1.9億。
一時間,“總要到海鹽看一場日出吧”迅速在網絡上成為熱詞。每個來海鹽看日出的人,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心安和慰藉。曾碰到過一名本地市民說,自己照顧癱瘓在床的兒子已有30余年,每當看到日出,就仿佛看到了升騰的希望。
這幾年,除了嘉興本地居民,海鹽日出還吸引了不少來自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游客。
海鹽也很“寵粉”,為了給游客更好的體驗,花費近10個月打造“敕海觀塘”城市陽臺,共設三層觀賞平臺,最高層達13.1米,可同時容納6000人觀賞日出,并建設7個出入口。
去年,海鹽全縣接待過夜游客達260.3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11%。
好風景化作好經濟
過夜客留不住,曾是海鹽文旅發展的痛點。如今,“追光”游客絡繹不絕,直接帶動了當地旅游、餐飲等產業的發展。
借助日出,海鹽串聯起南北湖、綺園、沈蕩古鎮等資源,推出兩日游、三日游等經典旅游線路,以及“跟著余華游海鹽”精品線,打卡余華作品中的地標,延長“日出經濟”產業鏈。
持續攀升的流量,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眼光。“這里的潛力更大。”去年8月,孫興開投資2000余萬元,在秦山街道文溪塢開辦了隱馬山居山景民宿,半年時間就有超1萬游客前來體驗。
熱度居高不下的,還有位于沈蕩鎮的構想幾何·咖啡工廠店,即便是工作日,店內也幾乎座無虛席。“日銷1200杯是常態。”負責人路辰和設計團隊將咖啡飲品與海鹽的日出、海洋元素結合,推出“日出”和“游到海水變藍”兩款飲品,成為爆款。今年,構想幾何在沈蕩投資的民宿、室內游樂場也將陸續運行。
對于符合條件的項目、企業,海鹽將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獎勵,用真金白銀助推文旅“流量”變“增量”。
讓更多人看見光
海鹽日出之“火”,靠絕美的景觀、當地的推動,更靠百姓和網友的合力參與。
如果你常去海邊看日出,那一定能碰到10多名熱衷攝影的游客。他們來自不同領域,有職業攝影師,有視頻制作愛好者,也有普通市民。
盡管身份各異,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通過自己的鏡頭,讓更多人看到海鹽的日出。他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追光聯盟”。
春去秋來,“追光聯盟”持續輸出關于海鹽日出的短視頻、攝影圖片以及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解讀,至今累計傳播量超30億次。
姚云祥是一名退休教師,他喜歡和看日出的游客攀談幾句,有時還會把他們的故事剪進視頻。“最高一條播放量有80多萬。”對于家鄉的網紅日出,姚云祥很是自豪。
鏡頭之外,每一個海鹽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讓大家看到“這束光”。
王小麗是海鹽尺糕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她以日出為靈感,經過兩個多月研發設計了一款“日出尺糕”,淺黃色、白色、淺藍色、橘色、黑色五種不同顏色的米粉,巧妙組成了具有海浪、天空、日出、海鷗礁石、云朵五種元素的日出美景。
如今,海鹽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日出。比如,咖啡店推出日出冰箱貼、手袋;茶室、書店等地顯眼處擺放了日出海報;還有“小孩哥”設計了一款“日出雪糕”。
(記者 王雨紅 許鐘予 縣委報道組 徐愫妍)
(責任編輯 :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