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處。連日來,各地“春日經濟”熱潮涌動,新意迭出。采春茶、住茶主題民宿、觀茶藝表演……豐富多彩的“茶旅+”不僅成為人們參與“春日經濟”的重要途徑,也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日子。
本期,請跟隨記者的腳步,走進福建、山東、河南三地的茶園,感受“景區化”的美景,見證“一片葉子”帶來的改變。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
白茶之鄉打造旅游新“爆款”
本報記者 劉曉宇
一場春雨過后,福建寧德福鼎市的茶山披上新綠,茶芽冒尖飄香。茶農何祥星踩著露水走進茶園,指尖輕輕托起一簇白毫銀針,“春茶貴如金,這時候的銀針最是鮮靈,也最值錢。”一提一掐間,鮮嫩的茶芽被摘下,經過層層加工,成為無數茶人喜愛的“一杯茶”。
作為中國白茶之鄉、世界白茶發源地,福鼎以茶聞名、因茶而興,去年全市茶園可采摘面積31.91萬畝,全市茶產業綜合產值達155.18億元;福鼎白茶以70.66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2024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四,連續15年進入十強;位列“2024年全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指數”第一。
眼下,這座浸潤著茶香古韻的城市,正隨著春茶萌動煥發新活力,迎來旅游旺季。
客至福鼎,少不了游茶山。當第一縷陽光刺破云層,佳陽畬族鄉天湖山茶田被次第點亮,粉白相間的櫻花盡情綻放,采茶女穿梭在翡翠色茶園中,茶壟間不時傳來畬歌小調。
游客李云希站上山坡,眺望眼前一幕,立即端起相機捕捉茶山之美,并穿過叢叢茶樹,跟畬家阿妹學起了采茶歌!安枳植痖_,是人在草木間。茶山風景充滿了自然魅力,值得我們記錄、探索!
日頭漸高,“中國白茶第一村”點頭鎮柏柳村的曬茶場鋪開青翠畫卷,竹匾上的茶芽在春風中自然萎凋!昂推渌璨煌,白茶不炒不揉,萎凋干燥,自然天成……”福鼎白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梅相靖如數家珍,為游客逐一講解福鼎白茶手工制作技藝,李云希在一旁邊聽邊記。
另一邊,在柏柳村特色景點之一的“右逗虹腰”,山林樹影掩映之間,一座共享茶室即將投入運營!拔覀兺ㄟ^‘新舊共生’的方式,圍繞茶元素,將古民居改造成白茶體驗館、茶館等,以茶旅融合激活茶村新‘IP’!卑亓妩h支部書記蔡佳練說。
循著氤氳茶香,游客陳嫻慕名來到白琳老街“同順泰”茶號。站在古色古香的柜臺前,陳嫻望著琳瑯滿目的茶單,一時出現“選擇困難癥”。掌柜黃紅心迎了上來:“可以試試我們新推出的咖啡味茶飲,還有冷萃茶、白茶冰淇淋等,都很不錯。”
黃紅心來自浙江,偶然來到白琳老街后,被這里的茶文化底蘊吸引,接手了一家清末民初時期的老茶館并加以改造,使之兼具民國風與老式建筑風格,俘獲了年輕群體的心,成為福鼎新晉茶旅打卡點!白尣铇I與文旅‘雙向奔赴’,開啟了老街發展的新篇章,也給游客帶來豐富多樣的旅游體驗!秉S紅心的話,讓陳嫻深有共鳴。
夜幕降臨,山間的大荒森林荒野老樹白茶客棧亮起燈光。對福鼎“白茶宴”早有耳聞的陳嫻與朋友們提前一天向客棧預訂了一桌。
“有壽眉遇見蝦、老白茶鴨湯、大荒魚羹……18道菜,原料都采用了我們的茶葉!贝蠡牟铇I創始人付明峰與陳嫻一行人圍桌夜話,詳細介紹起“白茶宴”的巧思妙想。
該客棧以“白茶”為主題,周圍森林面積約2000公頃,毗鄰老茶樹群落核心保護區,設有森林荒野老樹白茶體驗館,房間以茶色裝飾和留白設計體現白茶簡約特性,配備高品質荒野老白茶等,春茶季入住率達70%!拔覀冞為客人提供森林茶會、認養茶樹等項目,讓游客更好地體驗福鼎茶文化!备睹鞣鍢泛堑。
游茶山、學茶藝、品茶香、住茶宿……從岸線到山岳,從海島到湖區,福鼎串點成線,推出6條茶旅融合精品旅游線路,發展“茶旅游”“生態游”。沿途,“世界白茶中心”等城市新地標建設加快,泰美茶鎮城市茶空間、江美白茶主題公園等一批茶莊園、茶民宿、茶創意基地等茶旅項目應運而生,不少茶企跟進開發茶旅研學游,吸引各地茶人茶友前來品茗體驗。
“福鼎白茶聲名在外,旅游資源稟賦更是得天獨厚。我們不斷推動茶旅融合,把茶園變景區,打造旅游新‘爆款’,讓流量成為‘留量’!备6κ形捏w和旅游局副局長陳維新說。2024年,福鼎各類白茶體驗館、白茶莊園等茶旅觀光休閑點達25個,共接待游客13.8萬人次,接待各類考察團1100多批次;福鼎市作為福建省唯一目的地入選《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中國十大茶旅目的地”。
(王婷婷參與采寫)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
“南茶北引”地 “一葉”興“一業”
本報記者 李 蕊
暖陽輕撫茶壟,嫩黃的芽尖悄然萌動。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茶韻鄉村游朝元山片區茶園里,迎來了今年第一批研學的孩子。
“孩子們,春天來了,茶芽開始萌動了,誰找到茶芽‘寶寶’了請告訴我!比照帐胁栲l鳳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研學導師漢文瑄俯身貼近一株茶樹。
“老師,我找到了!很小,是黃色的,還沒有一顆芝麻大呢!”來自市區的小學生趙藝碩突然舉起小手,指向一片葉子。
“哇,真神奇!”孩子們聽聞,迅速圍攏上來,發出陣陣驚嘆聲。
日照市地處魯東南沿海,氣候相對濕潤,上世紀50年代,成為山東“南茶北引”最初確定的試種地區之一。1966年,嵐山區引種茶樹成功,依靠獨特的自然條件,現已發展成日照綠茶核心產區,茶園面積擴展至16.2萬畝。
“我們將海、茶、山繪入茶旅融合發展整體畫卷,打造了茶韻鄉村游朝元山片區、‘甲子春望’‘幽爾崮’等鄉村振興示范片區以及山旺度假村、‘百里綠茶產業帶’和‘鹽茶古道’旅游線路等!睄股絽^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張玉娜介紹。
近年來,茶韻鄉村游朝元山片區研學熱度持續攀升。茶園尚未到正式開采季,研學團隊已紛至沓來——
“今天這批孩子參加的是全天研學線路,項目包括抹茶餅干制作、栽種茶苗、參觀‘南茶北引’展覽館等!睗h文瑄說,待到春茶開采季,茶農將現場演示手工炒茶技藝,讓孩子們感受“火候與溫度的藝術”。
“根據團隊的不同需求,目前,我們已經開發了7條茶主題研學線路,配備10套特色研學課程,將茶韻鄉村游朝元山片區里的7個村莊串點成線!比照帐胁栲l鳳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負責人魯鑫雨鋪開一張“研學地圖”,“看,沿著這條線路走下去,既有茶景鑒賞,又有親身體驗,從茶芽萌動到杯中清香,讓孩子們在茶香中讀懂‘一葉見方寸,一茶現乾坤’的深意”。
2024年,茶韻鄉村游朝元山片區開展研學和團建活動100余次,接待人數近萬人。“今年五一、國慶假期,我們將推出精彩系列活動,吸引更多游客來此品味‘日照綠’的獨特魅力。”魯鑫雨說。
走出茶園,記者來到日照茶葉科創示范園。在這里,一群游客正帶著孩子親手制作抹茶、餅干。手搖石磨前,孩子們正專注地碾壓茶葉,在“沙沙”的輕微聲響中,茶葉由片狀漸漸變成粉末狀,青澀的茶香在空氣中彌漫。
“雖然手工制作的抹茶粉不如機器制作的精細,但這份親手勞作的溫度,正是工業流水線無法替代的!濒旜斡暾f。
抹茶粉制作完成,孩子們將其與蔓越莓、芒果干混合,加水后,和成顏色青綠、質地細膩的面團。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在操作臺上盡情發揮著自己的創意,面團在他們稚嫩的手中不斷變換著形態,閃耀的五角星、憨態可掬的小烏龜,或是活潑可愛的小兔子……隨后,輔導老師將這些充滿童趣的作品編上號碼,輕輕放入烤箱。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孩子們走進科創園的溫室大棚,探尋茶苗繁育的奧秘,并認領一株屬于自己的茶苗,種進親手繪制的花盆。
“朋友之前帶孩子來體驗過,覺得特別好,我們也很感興趣,就帶著孩子來了。這里的線路內容豐富,既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能讓他們近距離了解茶的相關知識,真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體驗!庇慰蛷埮繚M臉笑意,對此次行程贊不絕口。
從科創園出發,車行七八分鐘,便來到了隱匿于茶園之間的“云隱小鎮”民宿。一溜灰、白色調的建筑,與四周翠綠的茶樹相互映襯,宛如一幅寧靜而優美的水墨畫。
“民宿共有19間房,平時主要通過網絡推廣,嵐山區對外推介旅游資源時,也將我們納入其中,還發放消費優惠券!泵袼藿洜I者徐全國熱情洋溢地介紹民宿的運營情況:“今年春節8天假期,每天都是滿房,不少來自上海、南京等地的游客,攜家帶口在這里度過了一個充滿茶香的春節,F在已陸續有游客預訂清明假期或五一小長假的房間了。”
“‘一葉’興‘一業’,茶旅融合不僅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也為八方游客帶來了一場場難忘的茶香之旅。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按照‘以茶興旅、以旅名茶、茶旅融合、富民業興’的發展思路,豐富旅游線路,提升服務品質,實現‘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睆堄衲缺硎尽
(姚文鳳參與采寫)
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
一杯毛尖的含“金”量更足了
本報記者 朱佩嫻
3月,春意盎然。走進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蘇仙石鄉,層層疊疊的茶山如碧浪翻涌,三五成群的茶農穿梭其間,指尖翻飛,采擷新芽。
在其鵬茶園,身著工裝、手法熟練的曹倩一邊采茶,一邊和新來的采茶工交代注意事項:“這就是毛尖的一芽一葉,大家掐根兒、手要輕!毙抨柮饴劽谶,其中商城縣的高山茶以“芽頭大、湯色清、味道濃、耐沖泡”著稱,近年來廣受市場青睞,也讓越來越多的老鄉在茶產業鏈上脫了貧、增了收。
“今天采的都是頭芽,因為珍貴,我們都叫它黃金芽。對我來說,這也是白花花的銀子!辈苜徽f。過去她在上海一家工廠打工,前年為了陪孩子上學、照顧年邁的老人,選擇回到家鄉!盎貋硪驳脪赍X啊,剛好有這個機會!辈苜桓嬖V記者,采茶高峰期,她一天最多能賺五六百元,平均每天也能賺二三百元,“一個月算下來,不比在上海打工差!
攤晾、揉捻、理條、焙火……制茶廠里,機器轟鳴,制茶工忙中有序,一筐筐干燥后的茶葉即將裝袋密封,發往全國各地。楊樹平已經在茶廠干了十幾個年頭,自從離婚后,她就來到茶廠工作,靠自己的工資養家,如今兩個孩子都已經上了大學。她說:“在茶廠有份穩定的收入,對我來說,這就是金飯碗。”
據了解,目前商城縣茶園總面積20.8萬畝,開采面積18.6萬畝,產量460萬公斤,產值11億元,涉茶從業人員達11萬人,茶園畝均產值6000元。有茶葉加工廠460余座,茶葉專業合作社140余家。
“單打獨斗成不了氣候,抱團發展才能共贏。”其鵬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正祥說。每到下半年,是茶農農閑之時,周正祥會召集周邊的茶農,免費給他們講授種植管護知識,答疑解惑。他的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串聯起6個鄉鎮2000余戶茶農。通過土地流轉、統一管護、保價回收的“五統一”機制,使茶農每畝茶園年增收超4000元。僅2024年,合作社帶動300余人長期務工,人均年收入達3.6萬元。村民周大姐算起賬:“土地租金、采茶工資、年底分紅,一年能掙三份錢,比在外打工強!”
“茶產業不能只賣產品,還要賣風景、賣文化!”周正祥說。他的8000畝茶園地處西河景區內,與觀音山生態觀光園、油茶古樹博覽園串聯成線,僅西河景區2024年接待游客達27萬人次!胺叛廴珖,景區里能上茶山、喝上信陽毛尖的,屈指可數!敝苷楹苁亲院。乘著商城縣“茶旅融合”政策的東風,周正祥將茶園變景區,修步道、建民宿,游客可親手體驗制茶、漫步茶山步道、入住茶主題民宿。其鵬合作社的村民老周開起農家樂,笑得合不攏嘴:“旺季一天能接待20桌,茶葉賣得好,旅游更添彩!”
近年來,商城縣堅持“以茶興旅、以旅促茶”,聚力打造茶葉采摘體驗區、茶產品加工銷售集散區、生態茶園觀光示范帶,著力把“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目前,全縣有可接待游客參觀的茶企8家,茶文化旅館3家,茶鄉民宿3處,茶旅游年接待游客120萬人次,茶旅游從業人員1.3萬余人,可實現利潤6億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