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珊瑚標本。

琵琶蟹標本。 本欄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宋國強 攝 本報永興島9月14日電 (記者孫婧)在永興島的森林深處,“藏”著一個西沙海洋博物館。每一個前來參觀的游客,都會為館藏里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和背后有趣的故事所驚嘆。這里絕大多數海洋生物都是西沙海域獨有物種,甚至保存了目前為止西沙海域發現過的最大的千年硨磲貝、最大的海龜、最大的黑珊瑚、最大的海綿……
在博物館中,有海螺海貝廳、海龜龍蝦廳、海石花展廳、海樹石芝廳。其中,海螺海貝廳最大的展品是目前西沙發現的最大的硨磲,其直徑達90厘米,白色波浪形紋理十分精致規則,讓每一個前來參觀的游客忍不住與其合影留念。據考證,這對硨磲貝至少在海底埋藏了一千年,因海洋地殼運動、潮汐運動等原因送上淺海區被島上居民發現。
另一個龐然大物收藏在海龜龍蝦廳——一只體長接近1.5米、龜齡約270歲的海龜,它的背后還有一段奇妙的故事。據介紹,在海軍駐永興島之初,有一次一名戰士在海邊巡邏時發現了這只遍體鱗傷的海龜,就把它留在島上飼養直至康復放歸大海。但這只海龜數次放而復返。兩年后,一個臺風遠去的早上,戰士們在海邊發現了這只海龜的尸體,為了紀念這只似有靈性的海龜,戰士們把它制作成了標本,也是目前西沙保存較好的、發現最大的海龜之一。
此外,博物館中還保有十分珍稀的珊瑚標本。其中最為珍貴的是一株紅珊瑚,紅艷如火,被珍而重之地用玻璃罩保護著。此外還有同樣十分名貴的黑珊瑚,是西沙特有的一種珊瑚,其質地細膩致密,呈灰黑色,常年在西沙作業的漁民也很少見過黑色的珊瑚。
據悉,西沙博物館內的藏品多數是由當地官兵在岸上拾到,或是從漁民捕撈的物種中收購而來的。從1990年元月正式開館以來,經過多年積累,如今展示的魚類有100余種、貝類近200種、海石花類100余種、龜蝦類標本30余種,西沙海洋博物館也成了游客登上永興島必去的一個旅游景點。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