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局近日公布了首批17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名單,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如果說5A級景區是觀光產品的金字招牌,那么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則是旅游度假產品最高等級的標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是促進和引領休閑度假旅游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我國旅游產品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國旅游業長遠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這17家強在哪兒?
記者了解到,率先拿到“新名片”的17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分布于11個省市,大部分位于東、中部地區,江蘇、浙江兩省各有三家;山東、云南各有兩家;吉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和重慶市則各有一家。能夠從申評的60余個度假區中脫穎而出,創建工作的親歷者們在接受采訪時大多難掩興奮。
“這真是圓了天目湖人‘3區同創’的夢,可以說是天目湖景區發展的一個階段性里程碑。”江蘇省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營銷中心副總經理何建認為,5A級景區是對單景區的品質認可,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則是對景區綜合能力的認可,除了景區自身建設外,還對景區配套設施、服務、休閑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了解,天目湖提出繼續在服務、產品上下功夫,提升軟實力,目前每天都有質量監督員上網查看游客對天目湖景區的點評,發現有不好的點評時會及時與商家溝通并督促整改;在產品上,更新休閑度假產品的工作已排上日程,未來游客將在天目湖享受到更多有趣的休閑產品。
據介紹,首批獲得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稱號的相關度假區,在住宿完善、產品差異化、互動體驗性、軟環境的提升等方面都有不少亮點。
湖南省灰湯溫泉旅游度假區依托溫泉資源,大力推進“溫泉+N”的發展方針。目前,已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6個,實現項目工程投入近100億元,竣工項目20多個,形成了溫泉+運動健身、溫泉+休閑娛樂、溫泉+生態農業、溫泉+中醫養生、溫泉+怡情山水、溫泉+鄉村旅游六大旅游業態。
重慶市武隆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胡珍強認為,仙女山的成功創建對于進一步挖掘重慶山水旅游資源,推動旅游與城鎮、文化、商貿、體育等產業融合,通過旅游實現脫貧致富等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重慶仙女山旅游度假區按照“一心、一環、多組團”的空間規劃布局,全力推進各項規劃建設,加快推進中國懶壩國際文化藝術主題公園、陽光童年、仙女山國際戶外營地等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度假區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加快度假區現代化、智慧化、國際化進程,全力打造中國西部旅游新高地和國際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浙江省太湖旅游度假區的一位負責人坦言,“沖刺這個‘國字號’一直是我們為之努力的方向,也是度假區人多年來的一個夢想,我們已經連續3年將此列為全區十件大事之首。”
“此次參與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創建并取得成功,對湘湖旅游度假區來說,不僅是一次城市旅游形象的最好認證,也是展示自我形象、邁步走向世界的最佳載體。”浙江省湘湖旅游度假區黨工委書記韓長來說,湘湖打造的這張金名片,帶來的除了旅游產業的升級外,對杭州、浙江乃至長三角的旅游發展格局也將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將加速推動杭州“城市東擴、旅游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戰略的實施,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之一。
“獲批成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要精心愛護好這塊招牌,爭取示范,成為典范。”寧波東錢湖旅游度假區旅游與湖區管理局局長唐海倫說。
新名片新在哪兒?
據了解,20世紀90年代,國務院曾經審批建設12家國家旅游度假區,在一定程度上“樹起了旅游產業發展的旗幟,擴大了旅游產業的影響,打下了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探索了旅游產業發展的路子”。但是在今天看來,“先批后建”、依賴政策驅動、重土地開發的發展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旅游業發展的大環境。從2010年開始,國家旅游局啟動新一輪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目的是真正將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打造成為我國休閑度假旅游時代的新名片。
“當前我國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帶動作用越來越大,廣大游客對旅游度假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旅游度假區建設將事關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方向和全局。”
有專家表示,2013年《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和《旅游法》相繼頒布與實施,宣告了大眾旅游和國民休閑度假時代的到來,也為旅游度假區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國務院先后發布的《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營造居民休閑度假空間,大力開發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目前,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而旅游產品本身也已經進入調整的關鍵期,如果從具體的旅游產品切入更有針對性。
重慶市旅游局副局長秦定波表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最重要的作用是對區域旅游經濟的拉動,“傳統的景區主要是門票經濟,收入來源單一,而度假區更加強調讓游客住下來,產生旅游綜合消費,從而拉動整個度假區的經濟”。
灰湯溫泉旅游度假區管理局局長易懷念表示,度假區的成功創建是促進和引領湖南旅游行業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湖南省旅游產品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對推動灰湯溫泉特色化、品質化發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暨南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朱明芳則認為,推出首批國家旅游度假區打破了旅游業態的邊際界限,將景區中食宿游購娛的因素整合起來,構成完整的產品體系。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系副教授鄔東璠認為,首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出爐恰逢其時,這批度假區的推出可以說是旅游產業轉型的一個風向標,從產業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它們具有多元的業態,為地方經濟帶來更多附加值;從度假區自身的建設角度看,它們經歷了多年的培育期,可以拿來做示范,引導市場。
今后發展該關注啥?
談及未來發展時,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旅游度假區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必須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規避城市化、社區化傾向,要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
鄔東璠建議,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作為全國的典范,應該切切實實解決好四方面的問題,從而引導市場健康發展。第一,要把人留住,這樣才能附帶著消費,進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第二,從旅游產品角度,既要有主題性,又要有綜合性,前者避免同質化競爭,后者則要求度假區具備一定的體量。第三,是強調產品體驗性、互動性。第四,是注重軟環境的提升,滿足游客各種需求,注重度假氛圍的營造。
對此,東部華僑城副總經理王小瑞頗為認同,她分析東部華僑城“勝出”的原因時說,景區近年來在營造度假氛圍,提供游客度假便利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說今年8月8日推出“世界度假日”,引領中國式度假旅游潮流;實施度假“一卡通”,作為華僑城股份與阿里旅行·去啊的戰略合作實施基地,成為首批“未來景區”;推行主動式服務和走動式管理,使度假區的管理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山東省海陽旅游度假區管委會主任孫東明分析,海陽的健康發展得益于幾個方面:理順了體制,度假區成立了職能較為全面的機構;有政策保障,《山東省省級旅游度假區考核辦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導;進行高水平規劃,聘請清華大學等團隊制定規劃;堅持市場引領,目前已在10公里的海岸線上建成近20家度假酒店,設計了多條旅游線路,引進了沙灘運動、垂釣、戲水、滑雪等項目。
在度假區引領市場如火如荼發展的同時,山東財經大學旅游系副教授王旭科也不無擔心,“現在度假區的主要問題是城市化開發傾向,有地產開發后遺癥,人本服務需要提升,如果在北方,還存在季節性問題所導致的設施閑置、人力資源閑置與流失,以及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這些都應該注意。”
鄔東璠也建議度假區應理性看待發展速度,“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產品成熟需要時間,品牌塑造也需要長期積累,度假區要保持良性發展必須做到根據市場變化來不斷調整。”
(中國旅游報采訪組 采訪組成員:王洋 雷琛燁 高慧 郭旗 陳潛 陳熠瑤 黎彥 執筆: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