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免稅店宰客 鑒別:沒有日本人在消費的免稅店別去
記者羅磊:日前,據《中國游客赴日本購物陷阱多》的報道,一位游客乘坐郵輪到日本福岡旅行,在導游攛掇下在免稅店買了兩盒植物酵素,總價高達9.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000元)。在日本當地人常去的店鋪,一般酵素頂多每盒三四千日元。連生產該酵素的所謂醫學研究所亦承認,這款酵素是和一家免稅公司合作開發的,在該研究所的官方網站上并沒有該商品。可見,這款酵素只在日本人不會前去消費的免稅店銷售,屬于“特供”外國游客的產品。其實類似的情況還存在于魚肝油、納豆、電飯煲等商品。一名華人司機向記者透露,導游領著游客購買保健品可獲得50%回扣,購買電器可獲得10%回扣。網友更評論,自己人坑自己人。因此,大家紛紛關注這些免稅店到底是誰開的?
陳薇薇:一般來說,日本商家會優先考慮本國居民,于是對外國游客采用饑餓營銷,造成部分商品搶購。以電器產品為例,同樣的的東西,用于外國游客的220V電器就比日本本國使用110V的電器貴一些。例如,日本政府2014年修改的“觀光立國行動計劃”中制定了到2020年全國免稅店增加至1萬家的目標。然而,目前已遠遠超過了,達到近2萬家,更是魚龍混雜,如果不仔細辨別,很容易遭遇陷阱。
羅磊:據NHK電視臺記者報道,發現中國游客被帶去購物的“免稅店”,都不是日本一些大型商業公司開辦的家電商店或藥妝店(這些店基本上都可免稅),而是帶到了一些偏僻的大樓里開設的“免稅店”里購物。實際上在日本,免稅店很多都是個體私營的。一些華人背景的免稅店亦看中國游客消費力強的“商機”。有的甚至會事先與導游談好回扣比例。
陳薇薇: 另外,中國人對免稅概念往往有些不清晰。tax free是免去消費稅為主的稅收,日本目前消費稅是8%。商家的tax free所免的就是這部分的金額。且在價格要看清楚注明是含稅還是未含稅價格。duty free范圍則大得多。duty還包括政府收取的進口關稅,稅額比tax高。一些免稅店就是看中了這個中日之間的差異在其中大做文章。
羅磊:其實,在日本游購物過程中,大家需要留意各國在關稅、消費稅等方面的差異。實際上,在日本,如果把健康食品當作藥品賣,是違反《日本藥品管理法》的犯罪行為。而高新科技產品、電器等則更要看清原產地。
陳薇薇:不少游客反映有些免稅店的東西并不便宜,比當地人日常要去的商店要貴。鑒別的方法也并不難,如果一家店沒有日本人同時在消費,中國游客最好別去。只有到那些也有日本人購物且提供免稅待遇的商店購物才不吃虧。另外,日本藥品只能在“藥妝店”買到,保健品的話除了藥妝店,能夠在一些大型超市或者百貨商場買得到。
(責任編輯 :歐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