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東省可移動文物普查已登錄可移動文物470余萬件,盡管文物系統著力加大了文物修復力度,但全省館藏文物中仍有近三分之一的文物受保存條件、環境變化的影響,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病害,瀕危文物總數接近150萬件,亟待進行搶救性保護修復。不過,與省文物的浩繁相對的是,文物保護專業人才的匱乏。目前,山東省內國有文博單位僅有192名文物保護修復人員。
文/片本報記者 喬顯佳
棺木上的漆皮要找回來回貼
劉建國是山東省文保修復中心一位技工,目前被派駐沂南縣沂南河陽棺木保護修復項目,他即是山東省在冊的不到200名“文物醫生”中的一員。
從2012年開始從事木質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他曾參加過省博的梁山古船遷移、菏澤元代古船修復等重要工程,四五年干下來,他感覺要干的活“很多很多,根本修復不過來”。
2013年,沂南縣河陽村發現一處古墓群,其中出土多座較高規格的清墓。墓主著清代官服,有的推測為皇帝賞賜。發掘后,對棺木保護的任務落到劉建國等“文物醫生”身上。
河陽村古墓群此次同時出土六具棺材。每具棺木通體未發現釘子,采取榫卯結構建成,利用木板與木板的穿插。棺材蓋是所用木板中最厚的地方,達16厘米,長度達到2 . 3米至2 . 5米。因為棺材用料多,一具棺材重達七八百斤,起運的時候使用拖車,采取吊裝的辦法才能入庫。
因為常年處于地下環境,有的棺木上原有大片金漆以及彩繪圖案,出土時已經脫落。有的金漆上還有文字,是重要的文物信息,也需要通過文物保護技術找回,妥善保護。
劉建國介紹,在棺木修復中,他們將脫落的漆皮找回回貼,實在找不回來的缺失部分,還要補漆。補漆過程中發現,有的棺木表面刷了不光一層漆,要是貼漆或補漆之后,里面的漆皮就看不見了,此時就要根據專家的意見具體實 施。為修復好這些木質文物,要求每一名文保專業人員必須倍加仔細、用心地開展工作,還要不斷地進行分析研究。疑難雜癥是經常遇到的,此次就要進行“專家會診”,請各相關領域的專家一起分析病情,商議拿出最佳施治方案,過程和給人治病差不多。
清洗出土絲織品浸泡沖洗有嚴格限定
同樣派駐在沂南縣博物館工作的省文保修復中心有機質文物保護修復部主任徐軍平,畢業于西北大學文物保護專業,后工作在省博。此次他與中心一名同事和沂南當地的兩位助手一起開展工作,修復和楊村出土的一共37件套絲織品,這些文物質量較高,出土時纖維強度尚好,但因為地下環境原因,污染很嚴重。
徐軍平詳細地向記者介紹了出土古代絲織品的保護程序,從出土原始狀態開始,文物保護人員需要先拍照留檔,然后測量其精細尺寸,為下一步清洗做好準備。專家一起分析絲織物污染物的成分,根據織物不同地方的病害畫病害圖,這些步驟看似瑣碎,實際工作中絲毫馬虎不得。
另外,還要分析織物的纖維結構,然后就可以進入清洗階段。清洗中,先要進行局部清洗實驗,用棉棒蘸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擦拭織物的局部,觀察織物的本身顏色是否會掉色,若不掉色,就進行整體的清洗。屆時,先對織物進行浸泡,用清水洗一遍污物,再加入中性的洗滌劑,洗滌劑需要提前在一個大燒杯中調好,用海綿擠成泡沫,將泡沫淋在織物上,用泡沫清洗織物,目的是讓清洗的過程更加輕柔,盡量避免對織物可能帶來的傷害。浸泡的目的是讓洗滌劑和污染物充分反應,將后者溶解或者溶脹,便于清洗去污。浸泡時間被限制在40分鐘至一小時左右,浸泡時間最長不超過一個半小時。浸泡好之后,用軟羊毛刷沿著經向或緯向刷,正反都要刷洗,刷洗20分鐘左右結束。刷洗時間不宜太長,否則纖維容易起毛。
以上還只是一層織物的浸泡刷洗辦法,如果織物本身還有里襯,保護工作就變得非常麻煩了。在整個清洗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進行,不能有一絲一毫走樣。清洗最后一關,用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沖洗,水流的角度都有要求,既要讓水便于沖洗,又要盡量減輕對織物的沖擊,其間,用刷子一點點刷洗。
192名“文物醫生”真正專業的不足百人
清洗只是對織物保護的第一步。洗完之后,要用吸水紙將表面的水分吸取,使其變干,放在濾紙上再吸,形成半干狀態,此時也是織物纖維柔韌性比較好的時候,原來的褶皺就可以舒展開。為展開褶皺,工作人員需用扁竹簽,沿著經緯線一一捋平,達到“經平緯直”的要求。然后,再用石英玻璃片壓平。一件織物一般需要壓200塊左右石英玻璃片,全部壓好后,便可以很直觀地觀察古代服飾壓展后的效果。織物壓展的時間一般為兩天左右 嗻 ?桒 ? ,此時,織物就基本陰干了,纖維韌性重新恢復到可以“穿”的水平。
在對出土織物的保護過程中,“問題”隨時會有。有的織物因為纖維比較脆弱,保護過程中極易折斷,衣袍中通常還需要一層襯墊物,起到填充的作用。這需要按照衣袍的大小,進行量體裁衣,避免出現死折導致纖維斷裂。纖維一旦出現斷裂,還要進行修補,而這又是一道更復雜的程序。比方說,在織物裂開的空洞處,需用與它接近的織物做襯墊,把裂縫對接,與襯墊物一起縫起來。按照文物修復的要求,襯墊物需要染色,顏色接近且還要與織類文物本身的顏色有一定差別,因此需要提前染色。除了襯墊,縫補所用的真絲線也要染色。如此進行手工縫補后,還要看效果,要壓展,此時會用上超聲波加濕器,使用冷氣體對織物進行回潮,以期軟化纖維,增強韌性,最終才能完成整個縫補的過程。
山東省文物的浩繁尤其凸顯出文物保護專業人才匱乏。目前,省內國有文博單位共有192名文保修復人員。采訪中,一位科班出身的文保技術人員稱,實際上統計的192人中,還有部分兼職的,有的屬于行政身份,他稱,真正的文保專業人士尚不到100人,非常專業的人很少。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