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方對擅闖的7名驢友進行批評教育。

被救下的驢友。
擅闖崇州雞冠山失蹤,200警民連夜救下7驢友
6 月 11 日晚,重慶的吳女士家中燈火通明,等了一宿都沒見兒子歸來的蹤影,電話撥了一遍又一遍仍然聯系不上,她幾乎不敢合眼,心里越想越害怕。“明天早上不見人,我就去報警。”
三天前的6月8日,兒子周道與驢友在網上約好,7人一起從崇州雞冠山登頂,穿越西嶺雪山,最終抵達九龍池。按照計劃11日晚上就能返回,沒想到人未見返回,還失去了聯系。
多個驢友家屬的求助電話引起了成渝兩地警方的高度重視。12日下午起,成都市崇州、大邑兩地組織200余人的救援力量山上搜救。
當晚10點過,7名驢友下山途中獲救。然而,這一場聲勢浩大的救援并沒得到驢友的認可,有人一笑而過,還有人反問救援人員:“我們沒報警,你們為何上山搜救?”
家屬求救
“我兒子進山,至今聯系不上”
“我兒子進雞冠山現在還沒出來,也聯系不上了,我擔心出事了,你們幫想想辦法!”12日一大早,一個求助電話打進了華西都市報熱線,電話那頭的吳女士聲音聽起來焦急又恐慌。
6月8日下午,兒子周道離開重慶。此行前往成都崇州,一共7個驢友在網上約好,趁著端午三天假期,來一場戶外穿越探險跋涉。臨走前,周道告訴母親,11日晚上就能返回家中。
11日晚上,吳女士做好飯在家中等待兒子回來,直到晚上10點過了也未見歸來,撥打手機發現已經關機了,發短信也沒回。
吳女士連夜與周道在重慶的朋友聯系,得知兒子出發前曾把此行的路線和行程時間發給了朋友。計劃中,他們登上雞冠山頂,穿越西嶺雪山,最后抵達大山深處的九龍池,11日下午在雅安的蘆山縣大川鎮下山。
沒有按照計劃歸來又失去聯系,吳女士愈發感到不安。最奇怪的是,周道發給朋友行程計劃時,還附了一句“方便搜救”。正是這一句話,讓吳女士越想越害怕。
當晚,家里燈火通明,她沒敢入睡。“明天他要去上班,如果還不回來,我就去派出所報警。”
響應救援
當地兩百余人連夜上山搜救
6月11日這一晚,注定是漫長的一夜。
成都市區的朱華(化名)也在擔心中度過。他的兒子朱名是7名驢友中的一個,不僅兒子聯系不上,領隊的手機也關機了。第二天一大早,他也報了警。緊接著,其他幾名驢友的家屬也在與警方取得聯系。
成渝兩地多個報警電話,引起了警方的重視。當天下午,大邑縣、崇州市兩地警方商議搜救計劃,雞冠山所在的雞冠鄉政府、雞冠山派出所緊急調動了20余人上山搜救。
考慮到7名驢友可能進入了西嶺雪山境內,大邑縣當地也同步展開搜救。由大邑縣公安局一名副局長巫文化帶隊,大邑縣警方、消防、當地鄉鎮、村民等200余人兵分兩路進山搜救。
從雞冠山到西嶺雪山,再到九龍池,如此大片區域搜救,無疑是海底撈針。200余人的隊伍,打著電筒在黑夜中穿梭,尋找。陡峭的懸崖、茂密的灌木叢林,險惡的山谷,障礙重重。
就在搜救期間,朱華向警方打來電話,他兒子等七人在雅安的蘆山大川境內,在那里的一座山上,他們遇到了一戶人家,借用座機打來了報平安的電話。
手機沒電了,糧食也沒有了,人還在蘆山的深山里,而那里距離大邑縣搜救區域還有30多公里的山路。救援隊伍不得不轉移搜救方向。驅車加上徒步三個多小時后,他們抵達了大川鎮境內,搜救人員在上山時巧遇了正在下山的驢友,當時已接近13日凌晨。
尾頁
失蹤之謎
自稱繞行耽擱警方判斷迷路
重慶的吳女士接到平安電話,心里懸著的大石終于落下了,但她恨不得狠狠地將兒子打一頓。“說好的11日晚上回家,為何不按時回也不給家里報平安?”
一路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他們又經歷了哪些困難?13日上午11點,重慶的周道已經坐上了返渝的動車。在電話里,他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講述了一路的經過。
周道說,他們在一個戶外網站上約好,七個人一起徒步探險。6月8日他們從崇州雞冠山國家森林公園進山,當晚抵達雞冠山腳下露營。第二天登上雞冠山頂,然后沿著主峰翻越月亮灣埡口,穿越西嶺雪山,抵達九龍池。一路上他們還有一些強行探險的項目。沒想到的是,在第二天發現路況并不好走,一路上遇到了多個瀑布,不得不調整路線。“我們沿著河道走,要繞開這些瀑布,需要翻過很多峭壁山峰,繞一個就要耽誤一兩個小時,就把計劃的時間耽誤了。”周道說,后來調整了路線后,走了很久才找到下山的地方。“我們有想過給家里打電話,但是山里一直沒信號,手機也沒電了。”
大邑警方參與救援的民警稱,他們一行并不熟悉路況,下載的地圖與實際情況存在很大的出入,可能在山里迷路了。
尷尬救援
被救驢友反問為何上山搜救
當晚,警方對7人做完詢問筆錄后,將他們送到大邑縣的一家賓館住下。
擅闖雞冠山,不熟悉地形環境,耽誤行程了不盡早下山仍繼續前行,7名驢友的行為引來了很多質疑。
“找到他們后,我們對他們進行了教育,這是一次任性的行為。”當晚參與救援的大邑縣民警熊警官說,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一名驢友不但沒有接受教育,反倒質問警方:“我們沒有報警,誰讓你們上來搜救了!”
“我們村民、鄉鎮工作人員有的飯都沒來得及吃就上山搜救了!”熊警官說,驢友當著這么多搜救人員的面說出這樣的話,實在令人寒心。
這一點,華西都市報記者在事后采訪其中一位驢友時也得到了相似的答案。“失去聯系后,家屬非常擔心你們的安危,而且搜救雖有驚無險,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當時你們在接受警方批評教育時,心里怎么想的?”
這位驢友笑了笑,回答:“下次注意就是了!”
警方表態
7驢友再擅進或將行政拘留
事實上,探險驢友被困“雞冠山——西嶺雪山——九龍池”一線的事件每年都有發生。2015年3月,38名驢友進山后,有人迷路,有人滑倒摔傷,當地組織了幾十人的救援力量前往搜救。在此之前,5名驢友被困雪山,當地救援人員冒著嚴寒進山搜救了一夜才把人找到……
“根本就攔不住!你在這里設卡,驢友換個地方又進去了!”雞冠山派出所負責人楊警官無奈地說。雞冠山作為國家森林公園,每年都有大批的驢友慕名前往,但是隨之而來則是一次次的險情。每次救援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而一旦搜救出來后,也是批評教育一番,下次還是有人繼續……
而這一次的搜救,對于大邑縣來說,算得上近年來人數最多的一次搜救。熊警官表示,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對擅闖行為進行約束,只能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對他們的冒失行徑給予批評教育以及嚴重的口頭警告,“這7名驢友已經登記了身份信息,下次若再擅自進入,將處以經濟處罰或者行政拘留。”
華西都市報記者李秀江 大邑警方供圖(文中驢友均系化名)
雞冠山救援的雙重尷尬
不好管
警方表示,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對擅闖行為進行約束,只能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給予批評教育及口頭警告。一次次擅闖一次次搜救,循環往復。
不領情
此次近年來人數最多的一次搜救卻沒被救驢友領情,有人一笑而過,有人甚至質問警方為何要上山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