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6月15日電 6月13日至15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陪同美籍華人考察團一行先后到浙江麗水市蓮都區、龍泉市、青田縣等地調研文化產業旅游資源發展情況。
13日,一行人來到歷史文化底蘊和秀美江山為一體的風情小鎮古堰畫鄉,自然古樸的江南古鎮的美麗風貌和文化底蘊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畫家、攝影家、游客到這里寫生、采風、觀光,并孕育了“麗水巴比松”畫派,成為中國攝影之鄉和油畫的創作基地。考察團一行不時駐足觀望尋覓,被迷人的旖旎風光沉醉。大家紛紛贊嘆這里美麗的自然風光,還走訪了當地特色民宿,了解當地旅游業發展情況。
朱奕龍說,民宿經濟是一項極具潛力的“綠色經濟”,是統籌城鄉發展、減少城鄉差距的良好平臺,要充分重視其對農村發展的重要性,要利用好民宿經濟這一載體,發揮家鄉環境資源優勢,促進農村建設、農民增收。要更好利用好秀山麗水資源,發展民宿經濟,創造屬于利山自己的獨特文化旅游品牌,更好的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品質,不僅要提高對民宿認知度,做出品牌,讓其規范化,標準化,合法化,完善配套設施,提高服務意識,還要立足現狀,依托當地特色,量身定制而不是“千宿一面”。
14日,在浙江青瓷小鎮、劍瓷大師園,考察團一行人走訪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寶劍傳承人沈培新大師鑄劍園以及青瓷研究所和知名青瓷大師陳善林、毛丹陽、陳先明、李震工作室,考察團被一件件大師作品震撼。劍與瓷,作為浙江龍泉的金字招牌,近年來,通過深挖文化內涵,傳承創新文化產業,龍泉青瓷、寶劍產業已經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朱奕龍表示,在國家大力推動“一帶一路”以及“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中,龍泉青瓷和寶劍這兩塊中華文化瑰寶完全可以借此契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龍泉人正在踐行著充分發掘自身優勢,堅持劍瓷興市,將青瓷寶劍產業打造成為象征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金名片”。
15日,在青田,考察團先后到石門漁村,石門洞景區,石雕博物館和石雕市場等地考察。位于甌江江畔的石門漁村原名“港頭埠”,以前是練岙村一個不起眼的自然村,這里世代以打漁為生的村民因為經濟來源單一、收入有限,新時期青田縣借著新農村建設、山區經濟發展和“六邊三化三美精品村”的東風,順勢推動石門漁村的發展,他們巧妙的運用“漁文化”這張牌,依托國家5A級景區石門洞景區旅游產業優勢,建造漁村親水平臺、漁家碼頭、漁文化雕塑布展、黿展覽館等,將鵝卵石墻角、木質門窗、黃泥墻、黑瓦片等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建筑元素統統融進了村里,打造最獨特的、富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新農村。
朱奕龍介紹說,位于甌江北岸依托“漁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發展起來的千年漁村給人啟示,新時期的新農村建設要尋求適合當地特色的、有文化的、能體現當地優勢的發展方式量身定制,而不可千篇一律。
朱奕龍說,麗水的旅游經濟開發要從大旅游的角度出發,麗水作為養生養老福地,長壽之鄉,青瓷之都,浙江省生態第一市,還有畬鄉文化等多種文化作為填補和融合,旅游資源相當豐富,只要肯思考,敢啃硬骨頭,就一定能將麗水建設成為集休閑、度假、旅游為一體的“和諧麗水、秀美麗水、長壽麗水”。
他還表示,僑聯組織作為聯系海外僑胞,溝通中國與世界聯系的重要橋梁,非常樂意利用自身僑務資源,引導海外僑胞積極傳播中華文化,增進國際社會對麗水古堰畫鄉、龍泉劍瓷、民宿旅游文化的了解。文化不僅是一種精神力量,也是生產力。他希望有更多的華人華僑抓住機遇。
考察團成員紛紛表示,在整個調研過程中,他們深刻感受到當地政府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以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致決心,大家雖常年身居海外,但思鄉心切,在海外也能時刻感受到中國的繁榮強大以及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提高。此次能在麗水感受傳統文化熏陶,接受當地民俗特色洗禮,增強了回鄉創業的動力和信心。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