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卓
傳聞已久的“中國神游”重組事項塵埃落定。
國資委網站7月11日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并入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監管企業。
合并后的新公司將一躍成為中國頭號旅游集團,這一交易也將躋身近年中國旅游業最大并購案之列。
不過,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合并后的新公司在旅游市場并不占據絕對優勢。根據2015年中國旅游集團20強排名,港中旅集團排名第三、中國國旅集團排名第九。新公司依然面臨來自地方性國有旅游企業、線下民營企業、跨界資本以及在線旅行模式(OTA)幾大梯隊的激烈競爭。
●對上市公司影響不大
兩大央企的重組結果雖然早有預期,但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港中旅在重組博弈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仍然有些出乎意料。
港中旅集團成立于1985年10月,主要從事旅游及相關文化產業、實體投資(鋼鐵)、房地產開發經營以及物流貿易等。根據集團官網,其2015年營業收入為335億元,利潤總額23.7億元。
與之相比稍弱的是,中國國旅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當期實現營業總收入212.92億元,利潤總額23.13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5.06億元。
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兩家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之一的華貿物流(603128,SH)發布相關提示性公告稱,本次重組后,港中旅集團作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同時,本次重組的實施尚需滿足相關條件,因此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而另外兩家上市公司香港中旅(00308,HK)和中國國旅(601888,SH)均未發布相關重組公告。不過,按照此前三家上市公司的公告稱,兩家央企的重組不會對上市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
勁旅咨詢傳媒機構總經理魏長仁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港中旅和中國國旅的競爭邏輯相比民營企業不太一樣。因為他們作為央企都是資源型企業,所以重組的首要意義在于盤活國有資產、優化資源配置。尤其是通過資源的進一步整合,提高企業效率,進而使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然后才能積極應對競爭。
值得一提的是,據國家審計署今年6月底發布的港中旅集團最新審計報告,在發展潛力方面,2006年至2014年,港中旅集團利潤較為依賴鋼鐵業務;旅游主業產品創新不足;2012年至2014年旅游業務利潤主要來自老景區和老牌酒店。
而港中旅在2015年12月亦發布公告稱,擬無償轉讓所持有旗下鋼鐵公司和焦炭公司給河北省國資委,剝離鋼鐵業務。這一度被解讀成是為此次合并作鋪墊。
業內已達成共識的是,面對在線旅行模式(OTA)、旅游散客化和跨界資本競爭的沖擊,旅游競爭態勢近年發生了快速變化。以港中旅、中國國旅為代表的央企旅游集團傳統資源優勢在逐步減弱,成本不斷加大,政策優勢也逐步衰減,導致傳統線下業務經營壓力明顯增大,兼并重組必然是大勢所趨。
●激烈競爭加快企業兼并
就整體市場格局層面,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神游”的重組落定更多只是“又多了一家更大型的綜合性旅游集團”,但并不占據絕對優勢。
因為在2015年中國旅游集團20強名單中,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攜程旅游集團、北京趣拿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港中旅集團、錦江國際(集團)和海航旅游集團。中國國旅集團則排名第九。
魏長仁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和重組后的新集團形成主要競爭的包含三大類。一方面是來自同為央企的華僑城集團公司,目前排名行業第六,而且華僑城“地產+旅游”的模式存在一定差異競爭;地方性國有旅游企業中,盤踞北上廣的首旅集團、錦江國際(集團)、廣州嶺南國際企業集團等也都實力不菲。
另一方面,以線下資源為主的民營旅游企業,包括跨界進來的海航、萬達等旅游集團,他們在市場中排名已經比較靠前。
第三類是來自在線OTA的強勢競爭。尤其是攜程、去哪兒、同程和景域等旅游電商快速壯大,成為旅游集團發展的新生力量。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的20強旅游集團中,在線旅游企業營業額已經占45%。更加為市場關注的是,就在不久前,攜程入股東航塵埃落定,旅游業爭霸局面初現。
不過,為業內共識的是,并購重組是當前旅游業做強做大最切實有效的方式之一。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民企實力的進一步增強,整個旅游行業企業間的兼并重組速度必然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