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西都市報記者楊力(資料圖片由網友安哥提供)
6月中旬
8位老人從湖南長沙出發,騎行去四川稻城亞丁途中,一名65歲老人突發疾病猝死于巴朗山。
7月12日
四川達州騎行愛好者張某和另外4名摩友從達州向西藏進發。在西藏色季拉山口下行5公里左右處,張某摔倒,不幸遇難。
7月29日
一支兩人的登山團隊“違規攀登四姑娘山”,在攀山時二人遭遇險情,致一人當場身亡,另一人受傷嚴重。
8月1日
一支私自攀登甘孜州雀兒山的四人登山隊再出事故,一名隊員在攀登時出現嚴重高原反應,隊伍并未因此停步繼續攀登,最終導致該隊員突發肺水腫去世。
登山者在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時,必須向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山線路、計劃等方案,且方案不允許變更——這是國家相關部門的硬規定,違規者將被處罰。為何“禁令”之下,悲劇依然屢屢上演?
A
山難再現
四川省甘孜州雀兒山,海拔6千多米,因其巍然壯麗的冰川,每年都會吸引不少登山者慕名而來。
8 月 1 日中午,湖南小伙陳黎(化名)攀登至雀兒山4千多米處時,遇見一支正在往山下撤的登山隊伍,其中還有一人被裹在睡袋中抬下來,已經沒了呼吸。據了解,死者初步死亡原因是嚴重高原反應。
有登山者稱,死者在之前出現高原反應時,已經被隊友發現,但該隊伍卻仍然選擇繼續登頂,致使其錯過最佳救治時機,最終殞命雀兒山。
山難
四人登雀兒山一人在途中喪命
連日來,雀兒山天氣晴好,吸引不少登山者前來。
從7月31日開始,陳黎所在的5人團隊,再次來到甘孜州德格縣境內的雀兒山,開啟了向主峰峰頂攀登的旅程。
而在他們之前,已經有數支隊伍到來,其中有申請報備做好相關準備的,也有驢友私自攀登的。
8月1日中午12點左右,陳黎的團隊攀登至4千多米的C1營地,按照協作的建議進行休整、適應。然而,正在做拉伸的他,突然發現有支隊伍匆匆下山,而且還抬著一個緊閉的睡袋。
按照多年登山經驗,他斷定一定有登山者出事了。果然,這支一共4人的登山隊伍中,一名30歲的隊員在登山路上身亡,“初步檢查的原因是遭遇嚴重的高原反應,可能是突發肺氣腫斷氣的!标惱枵f。
同時,這支出事隊伍在抵達C1營地后,還進行了簡單的停頓,但并未跟其他隊伍有過多交流。之后,在當地背夫的幫助下,他們將死者運回山下。
患病
死者曾有病史遇高反仍在攀登
8月2日,不少登山愛好者的朋友圈里,都被這名驢友遭遇山難的事情刷屏。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登山者告訴記者,這名遇難驢友其實患有病史,可能與肺部有關。
此外,陳黎等與他們接觸過的登山者,在微博、朋友圈表達對遇難者哀悼的同時,也對該團隊的準備提出了一些疑問。
陳黎通過這支隊伍的向導了解到,這是支自主登山的驢友團隊。在8月1日凌晨時分,他們位于海拔5600米左右的C2營地上,而在那時候便已經發現死者出現了高原反應,而且較為嚴重,已出現有肺水腫的跡象。
在陳黎的朋友圈中,他發布了一篇《雀兒山山難真實情況》的帖子,稱該死者出現嚴重高原反應后仍堅持要登頂,其他隊員同樣抱以僥幸,試圖要進行登頂沖刺。最終,導致了悲劇發生。
“他錯過了最佳救援時間!绷硪幻巧秸呃钕壬f,隨后,這支隊伍在下撤時,這名登山者或因嚴重的高原反應引發肺水腫而去世。
證實
警方接報救援趕到后人已去世
隨后,華西都市報記者從甘孜公安了解到,8月1日中午12點37分,當地公安局指揮中心接到一名驢友報警,稱一名同行驢友在雀兒山上發生高山反應,情況十分危急,請求當地公安幫忙,并安排救護人員前來搶救。
隨后,當地公安立即組織人員,并聯系上德格縣的馬尼干戈衛生院前往現場。然而,在救護人員剛出發7分鐘時間,110指揮中心再次接到該驢友的電話。電話里,該驢友說,人已經死了。
當天下午,警方和救援人員趕到現場,確定這名登山者已經身亡。經警方核查,死者為男性,今年30歲左右,他同其余隊員是組團登山。同時,其余隊員則向警方陳述,他們是來到當地后再找向導登山的,身亡男子是高山反應引起的,他們只知道死者來自四川瀘州,其余情況并不了解。
隨后,當地警方進行調查,排除了他殺可能。同時,警方立即與死者家屬取得聯系。當晚,死者遺體在家屬陪伴下從甘孜州運往成都,隨后可能將運往瀘州安葬。
B
悲劇背后
違規登山悲劇頻頻上演
是驢友“執著”還是“禁行”不力?
盤點
山難頻發,多名登山者遇難
山難,是登山運動的一個術語,是指登山運動不可預測的危險和遇難的情況。近年來,除了此次雀兒山驢友遇難外,四川多個地區也發生過山難。
7月29日上午,一支2人的登山團隊,私自攀登四姑娘山時遭遇險情,隨后各方搜救人員趕赴現場,展開了緊急搜救工作。
華西都市報記者了解到,出事的是2名男性登山者,因在攀登時發生打滑事故,一人當場滑落已確定身亡,另一人則受傷嚴重。隨后,當地有關部門介入調查此次事故。
2014年國慶期間,14名自貢驢友通過網絡邀約,來到甘孜州稻城亞丁進行徒步穿越。他們去到了景區一處未開發區域,那里海拔在4000米左右,是禁止游客穿越的區域。一名馬姓驢友抵達后,便出現了缺氧、頭昏、胸悶等高原反應。然而,馬某仍然堅持進行徒步穿越,結果高原反應癥狀加重,一度休克。隨后,隊員撥打電話向景區求助,雖然救援人員已盡快趕到現場,但仍未能挽救這名驢友的生命。
原因
違規登山,事前準備不充分
“此次雀兒山出事的登山團隊,并未提前向體育主管部門報備。”四川省登山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進行報備的就是違規登山,一旦出事保險理賠便難以保障。《四川省登山管理辦法》要求,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公布山峰,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許可條件而組成登山團隊,需提前10個工作日向山峰所在地市(州)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報備,然而,“這個4人隊伍未報備,屬于私自違規登山!
該負責人稱,此次身亡驢友為嚴重高原反應造成,“雀兒山最高峰達6千多米,一般高反情況在3千米就可能出現!
同時,縱觀這幾年的多起登山事故,該負責人稱,出現事故的登山團隊,多數是未進行報備,沒有充分的許可條件違規登山的。同時,此類出事團隊的領隊者,大多缺乏豐富的登山經驗,未通過相應的專業培訓,“當他們在面對危險和處理突發時,缺少相關應對經驗,時常會錯失救援的黃金時機。此外,不少驢友在登山時,也表現出盲目跟風,故意隱瞞自身病情的情況,這是很危險的!
分析
悲劇面前,為何仍有違規者?
入夏以來,四川出現多起戶外愛好者在高山地區不幸罹難事件,且大多都是“違規登山”。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眹鴥鹊巧浇缫幻Y深登山人士認為,一是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知名山區的當地人或某些戶外團隊,在收取一定費用后帶領驢友進行登山服務,而這批人往往缺乏相應的安全知識。比如說此前的牛背山一帶,山下一些私人旅店老板,便是收取一定費用后,開車載人上山者眾多。
同時,他提到另一個主要原因,還是驢友的心態問題。“有人認為進行報備沒意義,有的則認為太麻煩而且需要專業人員帶隊。”他認為,更多的驢友則是盲目的自大和無知,“他們往往認為征服一座山,以他們的身體素質完全能夠勝任,并選擇登山界認為有挑戰性的山峰來攀登,認為只要攀登上這些山便榮譽加身。殊不知這種沒有專業人員帶隊,不以安全為第一的登山行動,是對自身和團隊不負責任!
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他提醒更多的登山者,在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公布山峰時,務必要在相關部門報備,并做好充足的安全準備后,在有資質的領隊帶領下進行攀登。
醫生提醒
高原攀登應階梯式上升
遇到不適切勿硬撐
一般在海拔達到3000米以上后,人體會因為低壓低氧環境,而出現一些病理特征,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高原反應。
對此,四川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舒燕告訴記者,出現高反癥狀一般有頭痛、頭昏、惡心嘔吐、胸悶胸痛等癥狀,“只要到了高海拔地區,出現此類情況就應引起重視!
舒燕認為,登山者要進入高山、高原地帶時,應對自身進行適應性鍛煉,最好是“階梯式”上山,這也是最安全的一種方式,“3千米是條警戒線,建議在抵達2000米左右時,可以停下來休息一天,讓身體逐漸適應環境!
同時,也建議驢友們在高原、高山等地,盡量少洗澡、多喝水,以防著涼引起身體不適,因為任何身體不適的癥狀,在低壓低氧環境下,都可能是致命的。
此外,驢友若發生高反癥狀,第一要務是吸氧。舒燕建議在上山前就應該備足氧氣,如果高反情況較重,需要第一時間返回就醫,切勿硬撐著繼續往更高處攀爬。
記者手記
攀登向上
只有生命才能創造奇跡
自古以來,登山這項富有挑戰性的運動,就備受人類推崇。而“意外”不過從來就與登頂成功相伴。但每每聽到這樣的消息,出于對生命的本能惋惜,還是讓人感到悲傷。
在這次雀兒山事件中,登山者要攀登的是6千多米的高峰。單說起這個高度,就足以震懾多少人心。然而,在今天,登山早已成為一項高度專業化的運動,而非只有野蠻的體力挑戰。因準備不充分,沒有專業領隊,沒能把握黃金救援時間,這次一名登山愛好者不幸命殞雪山,其精神固然值得肯定,但事件背后所映襯出的專業的欠缺,更當讓人反思。
采訪中,有正在雀兒山攀登的登山者,他們得知此事后向這名遇難者致敬,但他們也會提出疑問,為何在死者出現高原反應當時,依然沒有放棄攀登?一名有著八年登山年齡的職業登山隊員說,攀登精神,便是要一往無前,不斷向上。但同時他又提醒道,這八年最瘋狂的時候,他也會量力而行,挑戰極限需要的是有超越極限的能力。
登山家布本多爾夫說,登山是尋找和發現,是愉悅和滿足,是對生命提問的積極回答。我想,這種“積極的回答”,就包括對生命抱以最大的珍視,然后輔之以最專業的保護。畢竟,任何奇跡,最終都只能靠活的生命來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