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冰天雪地里的旅游探險——新疆民間登山探險發展初探
12月20日,新疆6000米—7000米—8000米民間登山隊(以下簡稱“678千登山隊”)年會在烏魯木齊召開,新疆首位成功登頂珠峰的女性馬麗婭姆(“麥子”)、新疆無氧攀登第一人宋玉江等“偶像”的出場,讓新疆的山友們激動不已,他們一起分享了一幀幀攀登途中的視頻,回顧分析了一張張技術圖片,講述2016年在冰天雪地里旅游探險的一個個精彩故事,暢想2017年的新征程。
2016年新疆高山探險捷報頻傳:5月,喜馬拉雅山南坡先后傳來宋玉江、麥子珠峰登頂的喜訊;8月,羅彪和李靜(“木子”)登頂博格達峰;10月,迪力夏提·阿不都熱西提勇于挑戰蜀山之神——貢嘎,張春雷(“孤月蒼狼”)沖頂卓奧友成功;11月,羅彪傲立幺妹峰峰巔,李淵(“默芋”)成功挺立博格達5峰之上……
山就在那里總有人心向往之
新疆多山,且多高山。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新疆擁有4座(喬戈里峰、迦舒布魯姆I峰、迦舒布魯姆Ⅱ峰和布洛阿特峰),占到近三分之一。新疆對外開放的高海拔山峰有11座,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和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峰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前來拜訪和攀登。世界第二高的喬戈里峰(K2),被稱為地球上最難攀登也最具神秘色彩的雪峰,是所有登山家的終極夢想,100多年來已有1000多人忍不住去攀登它。慕士塔格峰是名副其實的國際登山基地,海拔較高,攀登難度不大,安全系數較高,每年有幾十支國內外的登山隊到此登山滑雪。
來自中國登山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從中國一側登上新疆8000米以上山峰的人數近100人,全部都是外國人。近3年來,新疆8000米以下山峰攀登較多的是慕士塔格峰,每年都有350人左右,且國內攀登人數在逐年上升,達到150人以上。最近3年,從全國各地、中國香港以及國外來新疆登山的人越來越多。
“新疆的冰雪探險發端于1997年,從1998年開始,新疆的民間登山運動正式拉開序幕。1999年新疆隊有8名隊員成功登頂博格達峰。”據烏魯木齊登山探險協會原主席王鐵男介紹說,“當時是一個非常小眾的群體,只有20多人。”十幾年過去了,中國的登山運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二十世紀70年代—80年代的國家行為被蓬勃發展的民間登山所取代。
“每每回想起當年攀登博格達峰、慕士塔格峰那些生死懸系于瞬間的經歷,我從不想以登上巔峰的勇敢者自居。我是在用所能達到的高度和所能付出的狂熱,來選擇一種自己熱愛的生活方式。”曾經7次成功登頂博格達峰、10余次進入昆侖山和藏北地區,獲得首屆中國戶外探險金犀牛獎,被譽為“新疆戶外探險第一人”的王鐵男這樣形容自己對于登山的熱情。
商業登山日趨成熟服務不斷提升
“1999年我第一次來到這里時,我們的隊伍是唯一的中國登山隊,那時的我們沒有炊事帳、專職廚師,用的都是100元—200元的旅游帳篷,營地的餐桌就是一張地席。相比之下,外國隊的營地和裝備讓我們羨慕不已。”王鐵男說,經歷十幾年的風風雨雨,慕士塔格峰商業登山模式現已非常成熟,科學的行程安排,豪華的大本營服務,協作、背夫通力協助,使得登頂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每到登山季,來自世界多個國家的登山隊聚集在一起,五顏六色的帳篷相互交錯,點綴著貧瘠的山崗。登山大本營也成了國內戶外廠商的角逐場,凱樂石、探路者、奧索卡等知名戶外品牌贊助的帳篷整齊地排列在各個營地。”
攀登世界之巔,除了時間和費用之外,還有綜合意志、體能、經驗、技術、天氣、團隊精神等多種因素。在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實現攀登目標的同時,還要有一個愉悅的攀登體驗。
“678千登山隊立足于本土積極開展公益講堂,建立培訓系統,完善基礎訓練到實地登山的提升,還與凱途高山戰略合作,堅持以點帶面普及初級山峰的推廣,實現驢友向山友的轉變,重裝徒步大線活動向登山活動的升級。”新疆6000米—7000米—8000米民間登山隊隊長張春雷告訴記者,2016年,登山隊舉辦關于戶外基礎、山地常識、冰雪技術、山峰分享、高海拔應急與救援等的系列講座十余次,受益人眾數以千計;注重將知識培訓與實地拉練相結合,在一號冰川北坡進行技術攀登實訓,在4480扎營進行高反適應高海拔拉練,扎營人數20次19人;進行黑溝冰塔林、車師等一日的高強度常規體能拉練;對狼塔c+v、烏孫、夏特、環博、天狼之路曲根臺、瑪河傳奇、桑珠古道—克里陽古道連穿等重裝大線常年穿越并積極探路,還有日常的攀冰、攀巖訓練,為山峰的攀登做好充分的科學準備。
多年組織高海拔攀登以及營地后勤管理保障的北京鼎豐戶外探險運動有限公司總經理宋玉江介紹說,在珠峰(南坡)的攀登上,他們會在攀登前組織一次針對珠峰南坡的攀登技術培訓,讓隊員掌握通過所有路段難點的攀登技術;每個隊員裝備GPS和北斗雙系統全球實時定位跟蹤救援調度系統,大本營指揮調度系統可以在電腦三維地圖上看到每一個隊員的精確位置和高度,隨時聯絡隊員;每個隊員配備個人太陽能USB充電板,保證所有設備的用電;專門針對南坡珠峰地形定制了對講機通訊系統;還增設了中餐廚房和西餐廚房以及面包房酒吧等服務。
攀登傳統和探險文化需要培育積累
“我們的登山探險運動發端晚了歐洲200年,所以很難形成自己的傳統和文化,這個需要時間的沉淀和積累。”王鐵男說,中國雖然是山的大國,但并不是登山的大國,參與登山的人數比例和西方發達國家和日本、韓國相比還很落后,攀登雪山的人數與龐大的戶外群體相比少之又少,占戶外群體的比例不到1%。新疆的登山人數相較江蘇、廣東等經濟發達省市也是處于稀少的局面。
據了解,根據大陸高山的分布,國內雪山攀登主要集中在西藏、新疆、四川和云南,除了地緣上的差異外,各地登山管理規章的不盡相同,也影響著高山攀登的參與人數。在云南,每年攀登哈巴雪山的人數達幾萬人。在四川,攀登4000米到5000米的山峰沒有費用。在新疆,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峰,需要到當地登山管理中心注冊,攀登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需要國家體育總局審核批準后地方登山管理中心給予注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個體的自由攀登。
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11人的登山隊要攀登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的話,需要在新疆登山管理中心繳納:注冊費15000元人民幣(每增加一人要增加1500元),管理中心會為每個登山隊派一名聯絡官,聯絡官費用15000元。也就是說,一個11人的隊伍在行動前的基礎費用是30000元。進山,每個人要向當地政府指定的部門交納300元人民幣的環保費;每人至少要租用一峰駱駝,400元人民幣。另外,根據登山管理條例,商業登山每3名隊員就要配備一名高山協作,攀登慕士塔格峰一名高山協作費20000元人民幣,加上大本營的生活費用,山下的交通費和登山公用裝備折損等,不算人工,每位隊員最低消費成本達到了13000元-15000元人民幣,高昂的費用把許多登山愛好者拒之門外。
業內人士表示,高山探險是極限運動,有很大的危險性,對現行的逐級申報制度表示理解和支持,但登山文化需要培養,希望管理部門能更多引導,依據不同經濟區域給予費用減免,特別是針對一些公益團體和社會教學部門以及群眾體育組織,讓更多人科學登山。
張春雷告訴記者,2017年,新疆678千登山隊會將公益講堂進一步常態化,形成培訓—拉練—登山的有效機制;制度化加強管理,在完善組織職能、部門職責、梯隊建設的同時,將吸納更多戶外組織協同合作,條塊分割,統一責權利,在保留部分基礎山峰民間登山公益推廣的同時,積極進行市場開發,使更多新疆山友參與初級、進階、高海拔多層級不同服務;將合作開發崗什卡、年寶玉則、啟孜、慕士塔格峰和瑪納斯魯的攀登活動。
據了解,截至目前,2017年玉珠峰、慕士塔格峰已經組隊基本完成,其中慕士塔格峰將嘗試團購招標的方式,讓更多新疆山友實踐7000米雪山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