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游客在美食餐車前大快朵頤。 麥潤田攝

“八珍醬園”美食車外景。王璽攝(新華社發)
“食材新鮮,味道很好,餐車也為黃大仙祠增添了一分色彩和活力”“很方便,很時尚,尤其是在游覽景點,還可以品嘗當地美食,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絡繹不絕的人群,各式各樣的夸獎,表達的都是訪港游客和香港市民對當地美食車的熱愛。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啟動“美食車先導計劃”,首批11輛美食車從2月3日起陸續在尖沙咀、中環、黃大仙、海洋公園及迪斯尼樂園等香港知名景點正式開業,以便為當地市民及游客提供更完美的旅行和美食體驗。
開跑便迎開門紅
“食客源源不斷,食客為美食甘愿排隊,高峰時段輪候超過1小時。員工未停過手,300份招牌菜在開業約6小時后便已全數售罄,美食車提早在傍晚6時打烊。”這便是港媒對美食車首日“實戰”場景的描寫。
2月3日上午,60歲的香港市民梁先生和太太在黃大仙祠廣場的“有得餃”餐車前排了近20分鐘的長隊,在現場吃了一份餃子后還打包了兩份帶回家。梁先生表示,美食車計劃是一個值得在香港推廣的活動,一方面豐富市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對宣傳香港旅游業有積極作用。若特區政府不斷推出類似的創意,相信會吸引更多游客。
2016年3月,特區政府推出美食車先導計劃,旨在為香港旅游景點增添吸引力,為旅客和市民提供多元化、富創意和高質素的美食。
經過選拔,16輛美食車從190份申請中勝出,并將在香港8個旅游景點輪流營運。2月3日,其中3輛美食車分別在香港黃大仙廣場、梳士巴利公園以及金紫荊廣場亮相。
突出招牌顯特色
“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太緊張,應該多點時間放松一下,像餐車就給人一種很愜意的感覺。”“有得餃”老板陳嘉玲曾在美國體驗過移動餐車,她認為無論對香港市民還是游客,餐車都是很特別的嘗試。
人氣爆棚的不只有“有得餃”,灣仔金紫荊廣場上一輛印有卡通熊貓形象及“大師兄”字樣的美食車同樣引來眾多游客與其合影。該輛美食車的老板瑞曼表示,香港首次嘗試移動餐車計劃不僅為香港飲食文化多樣性帶來好處,還彌補了香港流動食物的一個空缺。
同時,他也指出,餐車整體成本比餐廳低,這個計劃可以給那些想用心做飲食的人一個機會,發揮其飲食才華,為市民和游客帶來新鮮、富有創意的美食。
據了解,11輛首批運營的餐車提供著不同款式的特色食品,比如“有得餃”主打五色餃子、“大師兄美食車”主打美式叉包、“菠蘿仔食堂”主打菠蘿包,其他餐車還推出撈面、花膠瑤柱羹、火龍果沙冰水果撈等等。
細化服務促旅游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表示,美食車可為香港旅游景點增添趣味和活力,為旅客和巿民提供多元化、富創意和高質素的美食。試食后,他認為每款菜式都很好,價錢亦十分親民,相信對旅客和市民具有吸引力。相關部門將密切注視計劃運作情況和成效,以便適時作出調整。
對于其余的美食車何時亮相運營,蘇錦梁解釋,有美食車營運者希望“擇日啟市”,故政府尊重其訴求。至于余下未獲發牌的5輛美食車,目前進展良好,預計于2月至3月初陸續營業。
而在“延期開業”的美食車中,有營運者計劃在試業期間,推出免費試食招牌菜,既可作宣傳,也可讓員工熟悉運作,游客們可以持續關注。另外,為美食車而設的手機APP“HK Food Truck”已面世,有助游客和香港市民追查美食車行蹤,滿足大家大飽口福之需。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