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了《關于寧夏全域旅游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報告》建議,要創新全域旅游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旅游人才培訓、強化旅游市場監管。要整合旅游、宣傳、文化、外事等部門的宣傳資源,快速提升“塞上江南、神奇寧夏”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寧夏成為全國第二個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區后,如何謀篇布局旅游業發展?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針對這一現實問題,組成調研組深入旅游相關部門、各旅游景點,旅行社和導游等一線從業人員,進行實地考察、座談,對寧夏全域旅游發展情況進行集中調研。
《報告》顯示,寧夏啟動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以來,旅游業發展得到空前重視,旅游投資持續升溫,全社會旅游投資2016年達到150億元,A級景區增至58家,旅游星級飯店增至107家,全區旅游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分別超過5萬人和25萬人;寧夏旅游業發展有了全新的局面,但依然存在旅游產品單一、產業鏈條較短、旅游收入基本依靠“門票經濟”、游客“進得來,留不住,消費少”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報告》指出,“要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首先要正確理解‘全域’的概念,不要只強調‘地域’,而忽略了‘領域’”。寧夏要突出抓好旅游業的供給側改革,一方面要用足用活國家有關支持旅游業發展的投資、用地、金融和規劃等各項優惠政策,有效破解旅游發展“瓶頸”;另一方面要大膽探索和實施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支持旅游業發展的新路子,大膽探索金融產品、整合和盤活旅游資源的新路子。全社會要共同營造“有個景區叫寧夏”的全域旅游發展氛圍,大力宣傳“共建共享、主客共享,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全域旅游新理念。(王濤)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