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旅游+交通”融合發展,依托370公里S202省道,打造寧夏旅游“1號公路”,補齊旅游西強東弱的“短板”、形成旅游閉合環線,力爭到2018年,實現年游客接待量超過500萬人次……連日來,建設旅游“1號公路”的話題成為寧夏業界關注的焦點。
寧夏回族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徐曉平表示,寧夏是全國第二個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區,由于資源稟賦、區域面積與位置等方面的獨特性,沒有可以借鑒的全域發展模式。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大力推進“旅游+交通”融合發展,打造寧夏旅游“1號公路”,是寧夏全域旅游發展的積極探索,是寧夏“十三五”旅游發展中的重大舉措。
“旅游+交通”的新探索
S202省道,曾是寧夏“三縱九橫”干線公路網中“東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銀川起聯通靈武、鹽池、韋州、紅寺堡、彭陽,直到固原,全長370公里的S202省道道路狀況優良,全程無收費站點。
從3萬多年前的水洞溝人到現在的移民搬遷,從西夏文化到回族文化,從紅軍長征到脫貧致富……在這條省道上,由南到北,有全國十大最美梯田——彭陽縣梯田、彭陽縣喬家渠毛澤東長征宿營地、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紅寺堡的國家扶貧移民遺址、萬畝葡萄種植生態園、星羅棋布的葡萄酒莊、一座座特色鮮明的清真寺、同心下馬關明長城遺址、鹽池縣高沙窩鎮二步坑行政村興武營、國家5A級景區——水洞溝景區、靈武市治沙環保生態園等,使S202省道成了一條抒發鄉村情懷、傳頌紅色精神、連接歷史文化和展示長城遺址的時光之旅風景道。
多年來,游客到寧夏旅游,無論是團隊游還是自駕游,已經形成了一個慣例,那就是沿京藏、福銀高速貫穿而過。因為這樣交通便利,又能涵蓋寧夏的幾個主要景區。但這樣也使游客在寧夏停留的時間太短、消費較少,不能形成完整的旅游產業鏈,是典型的以景點為主的旅游模式。由于游客的行程主要在高速公路沿線,而高速公路主要經過的是西半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寧夏旅游西強東弱的現狀。
為此,《寧夏旅游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打造“一核、兩帶、三廊、七板塊”的寧夏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將以古興州、鹽州、靈州、韋州、原州“五大州”為寧夏東部旅游環線重要節點,將S202省道打造成寧夏旅游“1號公路”,形成寧夏旅游閉合環繞線路,拉長寧夏旅游產業鏈。
相關負責人表示,利用S202省道打造寧夏旅游“1號公路”,是寧夏積極探索旅游+交通、充分挖掘和發揮寧夏旅游資源優勢、創新發展寧夏旅游的新增長點,為寧夏全域旅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發展全域旅游的突破口
發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改變以景點為主的旅游模式。現在,旅游業作為寧夏的支柱產業,已經成為寧夏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1號公路”作為寧夏旅游的一號工程一經提出,便得到沿線市、縣(區)的高度重視,拿規劃,上項目,爭先恐后參與其中。
寧夏旅游發展委員會積極協調發改委、交通廳、財政廳等8個相關部門,對寧夏東部環線旅游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多次組織專家學者對寧夏東部環線旅游進行考察分析,組織旅游行業企業、媒體代表進行體驗,召開寧夏東部環線旅游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共同為寧夏旅游“1號公路”開發出謀劃策。
銀川市旅游部門相關負責人說,作為寧夏的首府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銀川將充分發揮歷史文化深厚的優勢,依城市中心,以靈州的今昔變化對比,興州的中山公園、銀川花博園、艾依河等城市休閑旅游場所,讓游客感受寧夏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市民的幸福生活。
吳忠市位于S202省道中部,全市約有280個旅游單體。寧夏東部環線旅游開發“一帶兩板塊”涵蓋吳忠市鹽池、同心、紅寺堡三個縣區。鹽池縣是陜甘寧革命老區的重要門戶,長城群保存最完好的地方。紅寺堡是全國最大的生態移民集居區和葡萄酒種植生產區。同心縣是全國建制縣中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回族文化豐富多彩。吳忠市提出要全力打造寧夏旅游“1號公路”的中央公園。
固原市在寧夏東部環線旅游開發中,將依托古原州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絲綢之路文化,以及彭陽縣優美的鄉村自然風景,為自駕游愛好者提供一條差異化的體驗型自駕旅游線路。
春天踏青賞花、夏天欣賞最美梯田、秋天采摘果實,冬天享受農家美食……寧夏旅游“1號公路”一年四季都精彩紛呈。徐曉平表示,大力實施旅游+交通,打造寧夏旅游“1號公路”,拉長旅游產業鏈,帶動鄉村旅游發展,推動寧夏全域旅游建設。寧夏將通過“1號公路”,探索一條全域旅游發展新路子,步入全域旅游發展快車道。(王濤)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