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文物保護管理所了解到,萬里長城沿線保存最為完整的點將臺日前正式進入實質性維修階段,預計今年10月底完工。
這座點將臺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駐操營鎮九門口村,高約20米,占地200多平方米,由大小兩個墩臺組成,又稱子母臺。海港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張超說,雖然點將臺的建筑時間無明確記載,但據專家考證,其建筑形制屬明朝初期。
為修復這座點將臺,國家文物局撥付321萬元人民幣。修復過程中,秦皇島將堅持保持其自身特性的原則,尊重九門口點將臺作為長城附屬建筑的歷史遺存,按照明朝時的建筑形制,采用糯米砂漿、鉚釘、石塊等材料修繕,對塌陷部分原位補砌,并適當增加拉結等加固措施,“修舊如舊”。
“點將臺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九門口的點將臺是長城沿線所有點將臺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其他點將臺損毀嚴重,及時修繕意義重大。”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董耀會說,“除保護點將臺外,還應最大限度地保護、保留周圍的環境,不應過度商業化。”
在點將臺上,一棵油松早已和點將臺混為一體,被稱為將軍松,樹齡已有300多年。記者了解到,點將臺的條石臺基補砌工程將結合古樹保護同時進行。為保護古樹,海港區專門聘請園林部門參與,并對古樹根系的保護進行現場指導。
據介紹,明朝時,九門口是防御蒙古侵略的重要關口,當時有270名官兵駐扎在此。點將臺除具有烽火臺傳遞信息的功能外,主要用于排兵布陣、操練人馬,因此取名為點將臺。(郭雅茹)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