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和25日,正值雙休日,全國各地游客涌入婺源。24日,婺源接待游客27.8萬人次,創歷史新高。篁嶺景區更是達到客流最大承載量,“無奈”采取限流措施,根據時段控制游客進入量。據了解,這是我省景區近年來發布的為數不多的“限流令”。
大數據分析
根據國家旅游局有關規定,景區內旅游者數量達到最大承載量80%時,應啟動包括交通調控、入口調控等措施控制旅游者流量。同時,景區內旅游者數量達到最大承載量時,立即停止售票,向旅游者發布告示,做好解釋和疏導等相關工作。
據介紹,婺源10萬畝梯田油菜花盛開,最佳觀賞期將持續到4月中旬。另據途牛旅游網發布的《2018年清明出游趨勢報告》顯示,上饒市入圍國內長線游人氣目的地前十,預計婺源接待游客人數還將創新高。婺源縣旅發委主任汪春輝介紹,還將視情況采取限流、分流等措施。
據悉,該省2015年開始實施《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當年7月,該省6家5A級旅游景區公布最大承載量數據,井岡山每日最大承載量5.6萬人次,三清山5.8萬人次,龍虎山7.94萬人次,廬山6.5萬人次,婺源江灣2.3萬人次,景德鎮古窯2.59萬人次,明確了各景區最大游客承載量,增強了實際可操作性。高峰時期,三清山采取限票、高空棧道分段控制,廬山在車輛達峰值時實行“出一進一”,龍虎山發送短信引導游客錯峰游玩。
去年春節期間,湖南等地多個景區超承載接待游客。有旅游專家指出,景區不愿意預警限流,根本原因是與經濟利益密切掛鉤,買票進入的游客越多,意味著景區收入越多。
此外,景區實行游客總量控制還存在技術難題:如何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游客出行數量、動態、趨向進行數據計算、預判預警和適時監測管控。不過,這個難題正逐步解決。據介紹,我省已在上饒設立旅游大數據中心,在南昌建設旅游大數據分析指揮中心,加強旅游服務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公共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快速響應和及時處理能力。
景區的“標配”
景區高峰限流其價值與意義絕不僅在于安全,表面看是著眼于“限制”的管理措施,實際體現了重在疏導的綜合治理要求。省旅游規劃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景區節假日應定限流“標配”,發揮好“最大承載量”的限流保安功能,但這需要有關部門加強監管、景區管理摒棄“門票經濟”與游客有序出行多管齊下。
據了解,全省旅游產業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中心去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全省4A級以上景區基本接入視頻監控。指揮中心可實時監控景區的主景觀區、主要出入口、主要游客集散地和主停車場等點位的游客情況。省旅發委監督管理處負責人表示,最大承載量既是一道“安全紅線”,也是一道“質量紅線”,全省旅游主管部門將充分利用好指揮中心平臺,保障景區不“超載”。
省旅發委副主任陳曉平表示,該省景區游客量監測將逐漸實現常態化,這也是“智慧旅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省正有意識地用好最大承載量“調控器”,通過數據監測、實時調控引導來贛游客錯峰出游,讓越來越多游客放慢腳步。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