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宇科
“十一五”期間,兵團累計接待入境旅游者72.69萬人次,接待國內旅游者2116萬人次,旅游創匯2.68億美元,國內旅游收入43.82億元人民幣,與“十五”期間相比,入境旅游人數增長93.11%,創匯增長15.2%,國內旅游人數增長140.58%,國內旅游收入增長146.2%。
從這些數據上看,多年來產品較為單一,旅游景區(點)較為分散,不具有競爭優勢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旅游已經走出群圍,在連續五年來的旅游發展中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晴空,走出了一條具有兵團特色的旅游產業路線,旅游業在兵團產業中真正從從小產業變成了關聯性強的大產業。
近日,記者采訪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宇科。
兵團主打屯墾文化旅游已顯品牌優勢
談起兵團的旅游資源,王宇科如數家珍。他說,兵團旅游業經過10余年的開發,已經形成了獨具兵團特色的旅游資源,特別是以展現“屯墾文化”、“兵團精神”、“兵團歷史”的資源在全國已經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成為國內知名的旅游品牌,兵團旅游資源總量從較為單一逐漸變得豐富起來。要按照國家旅游資源類型分類,兵團旅游資源種類共有101個基本類型,占全國分類基本類型的65.2%。其中三級以上優良旅游資源占47.92%,特品級占3.47%。另外還擁有景區景點、旅行社、賓館等旅游企業190多家。
王宇科說,更加喜人的是兵團旅游越來越有著優勢。首先是兵團旅游已經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強大的品牌優勢做支撐。中國數千年屯墾戍邊事業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旅游文化資源,“中國屯墾旅游”已成為新疆重要的旅游板塊。兵團是一個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特性,充分發揮這種優勢,集中力量培育骨干企業可以加快兵團旅游產業發展。兵團融入新疆同樣也有著漫長的國境線,還有發展邊境旅游的優勢。去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兵團黨委書記、政委車俊在視察兵團旅游業時提出,邊境團場要發展邊境特色旅游和軍墾文化旅游。新疆國境線長5600多公里,兵團有10個邊境師的58個邊境團場守衛著2019公里邊境線,其中5個師的9個團場位于一類口岸的前沿,開發邊境旅游已經成為兵團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王宇科說,在節慶方面我們也傾注了很多努力,積極舉辦石河子市屯墾文化旅游節、石河子市軍墾文化冰雪旅游節、五家渠市青格達湖郁金香節等文化節慶活動,還通過和新疆地方整體合作促銷旅游資源,成功將屯墾旅游品牌成功植入新疆旅游常規線路中,提升了兵團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將屯墾旅游提升至全國的旅游品牌系列。
王宇科說,十余年來,兵團旅游業得到開發,形成了以石河子為中心,軍墾博物館、軍墾第一連、周恩來紀念碑、軍墾文化廣場為中心的石河子旅游名城,形成了以烏魯木齊衛星城、青格達湖風光、鄉村旅游為主的五家渠休閑旅游名城,屯墾文化處處體現在旅游開發中,正是這些吸引了不少旅游人的注意。五年來,兵團共對旅游業投資達到10億元,其中財政安排資金2億元,兵團興建了駝鈴夢坡景區、新疆冰湖酒莊、五彩灣古海溫泉、博斯騰湖銀沙灘等一批旅游景區,彰顯“屯墾文化”、“兵團精神”、“軍墾特色”的兵團旅游產品越來越多,兵團旅游業發展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各省區把旅游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或先導產業來發展,兵團各地也紛紛把旅游當做產業來發展,北屯成吉思汗西征文化、哈密紅山月牙灣旅游景區等多個項目被規劃出來。各地還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引來澳門企業在石河子投資3億元建設五星級酒店,張裕集團投資7億元在兵團布陣建設葡萄酒莊及葡萄酒博物館等。
兵地旅游走融合發展之路是成功經驗
王宇科介紹,兵團旅游業的發展成功經驗就是走融合之路,巧借了自治區、地方和各部門的政策來發展旅游業,使得兵團旅游業融入了新疆旅游的大盤子,這樣兵團旅游和新疆旅游就是一個整體,使得新疆旅游產品更加豐富多彩,不論是在線路組合上,是旅游開發上,還是在“十一五”、“十二五”旅游規劃上,兵團旅游產品已經成了新疆旅游產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說,“十一五”期間,兵團配合自治區旅游總體規劃的實施重點建設“五區五線”。“五區”為烏魯木齊石河子核心旅游區、塔克拉瑪干大漠風光旅游區、北疆邊境旅游區、南疆民族文化與邊境旅游區和哈密絲路文化與農業生態旅游區。其中,核心旅游區發展旅游組織接待服務、城市周邊休閑度假、現代工農業和科技觀光,集中展示屯墾成就和歷史文化,同時發展旅游教育培訓等專業服務;大漠風光旅游區主要以阿拉爾市為基地,依托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周邊綠洲農場,開發觀光、體驗和特種旅游;兩個邊境旅游區主要是依托邊境線、邊境貿易和南疆民族風情,開發邊境觀光和出入境旅游;哈密絲路文化與農業生態旅游區依托新疆東大門、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和兵團農業生態,開發觀光、休閑生態旅游。“五線”為絲綢之路旅游國線、烏魯木齊伊寧旅游干線、西部邊境旅游金線、南疆沙漠旅游環線和北疆旅游環線,將新疆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兵團的綠洲農場、屯墾文化、城鎮風貌結合起來,展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奇特景觀與偉大精神。
王宇科說,按照《國務院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兵團旅游局主動與農業部門合作,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推動兵團農副土特產品和瓜果基地建設,使旅游業成為展示和銷售兵團名優特產的重要窗口;加強旅游與城建部門合作,建設兵團特色旅游城鎮及連隊,推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申報和建設;加強旅游與交通管理部門合作,完善重點景區連接交通干線的旅游公路的建設,重點城市游客集散中心的建設,城市、城鎮公交線路建設、公路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方面更多地考慮旅游業發展需求、游客需求;加強旅游與文化部門合作,建立文化旅游合作機制,舉辦文化旅游項目推介洽談會,深度開發文化旅游紀念品,完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旅游基礎和服務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兵團軍墾文化旅游項目,培育具有兵團特色的文化產業,共同塑造“中國屯墾旅游”主體品牌。
借力抓合作找支持以特色帶全面
王宇科認為,我們的特色是“屯墾文化”,但是只做“屯墾文化”必然是死路,這是兵團旅游資源的特性決定的,但是要做旅游也不能脫離了“屯墾文化”。在這里,兵團精神是兵團旅游業發展的靈魂,屯墾文化又是兵團旅游業發展的特色。要壯大兵團旅游業發展,就要研究國內各地各景區發展旅游業的經驗,抓特色就是抓全面,以特色帶全面,通過借助兵團發展旅游的優勢,走出一條既要借力地方,借力各部門,又要融合地方,融合各部門發展的路子。
王宇科說,旅游業發展不能簡單地說融合就可以坐享其成,融合之后,更重要的還要加強區域合作。我們還將通過兵地旅游合作,堅持兵地一體化發展,推進兵團與地方開展市場共享、客源互送、紅綠結合、產業整合,實現兵地旅游業的互利雙贏局面。通過兵地共同培育旅游精品線路,帶動了兵地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進一步促進了兵團軍墾文化旅游、綠洲生態旅游、邊境旅游、農業觀光旅游的發展。還通過聯合組織旅游企業參加國內旅游交易會,聯合推廣旅游品牌形象,完善了兵地旅游合作機制,搭建旅游企業集團的合作平臺,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優勢。我們還和西北五省區進行合作,通過發揮西北旅游協作區對旅游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加強協作區的整體營銷,完善區域合作機制,建立無障礙旅游通道,進一步做大做強協作區內各省區(兵團)的旅游產業。以“絲綢之路”為主題,充分利用西北旅游傳媒、西北旅游網上博覽會等通訊網絡效應,強化了協作區的聯合宣傳作用。
王宇科強調,去年,中央新疆工作會議確定了19省市援助新疆政策,今后我們還要借助援疆省市支持加強與對口援疆省(市)之間的旅游合作,制定實施旅游規劃、景區建設、客源輸送、招商引資、營銷推廣、旅游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對口援助計劃。創新旅游援疆機制,爭取援疆省份將旅游業作為對口支援的重要內容,做好資源普查和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積極爭取援助各師團重點旅游景區的建設,援助旅游人才技能培訓,推動實施一批旅游援疆項目。創新旅游宣傳促銷機制,爭取對口援疆省(市)加大對兵團旅游的媒體宣傳力度,吸引本省區客源市場赴新疆、兵團旅游,以旅游援疆為契機實現引進消費,帶動人流、物流、商流、貨幣流和資本流的生成。
日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旅游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規劃》提出要以“軍墾文化”為核心,打造“中國屯墾旅游”主體品牌,適時舉辦“中國屯墾旅游節”,形成主題突出、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吸引力和競爭力強的旅游產品系列,使“中國屯墾旅游”成為兵團旅游的主體品牌、新疆旅游的主要品牌和中國旅游的知名品牌,實現“十二五”期間國內旅游接待3970萬人次,入境旅游接待195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19億元人民幣,旅游創匯9.37億美元,各項指標年增長率都在15至20%以上。
□ 中國旅游報·第一旅游網記者 石承烈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