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個中國6000人旅行團在美國洛杉磯大合影,并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然而,該事件卻把6000人旅行團的組織公司推向風口浪尖,圍繞該事件,討論之聲一浪高過一浪 ,“炒作論”、“土豪論”不絕于耳。
爭議逐漸退去,我們更需冷靜思考,“6000人旅游團”如此龐大的群體走出國門,獲得如此巨大的關注,表明“中國出境游”已成為一種世界級現象,世界越來越關注中國。
國家旅游局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公民出境總人數達9819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18%,出境游規模創下歷史新高,對國際旅游市場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預計今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數將首次突破1億人次,達1.1億人次,增長13%左右。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市場。
當中國人遍布五大洲,讓世人感受到“硬實力”的同時,也有一種“軟肋”令人堪憂:一些人文明素質的提升并不像腰包鼓得那么快,中國游客在海外的形象常被戲稱為“金主”,貢獻了消費卻得不到尊重。這種鮮明反差,不僅與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不符,也在很大程度上損害著中國的海外形象。
當不文明行為受到批評與指正的同時,也有不少人表示,中國游客不文明的現象只是少數游客的個人行為。有些是非只不過是個案,它們可以發生在任何國家的游客身上。但經過炒作放大之后,這些是非被打上了中國的烙印,似乎只有中國游客才能做得出來。例如,中國游客在法國普羅旺斯的熏衣草地上打架一事,充其量不過是一件普通的偶發事件。打架事件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上演,只不過這次發生在幾個相互并不熟識的中國游人身上,相信沒有人會將打架列為中國游客的“惡習”。
在筆者看來,大部分中國游客境外旅游還是比較文明的。例如此次的“6000人旅游團”在美國的文明旅游行為得到了美國旅游部門的正面評價。
按理說,這么大規模的中國游客抵達機場,憑借以往的經驗過海關就會亂成一團糟,但是從現場的情況來看,所有的游客井然有序的在排隊,沒有大聲的喧嘩和不耐煩的抱怨。另外在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拉斯維加斯等熱門的旅游目的地,這些中國游客也能夠尊重當地的風俗和禮儀,遵守交通規則。例如在比弗利山莊,過馬路的時候并沒有一位中國游客闖紅燈。
每一個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都會構成外國人認識中國的感性材料。文明內化于心,這6000人旅行團的文明旅游,展現我們中國人民的良好文明禮儀。
組織這個6000人旅行團的完美(中國)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日用品銷售的直銷企業,但筆者認為把其“6000人旅游團”單獨拎出來橫加指責似有不妥。
直銷公司大規模組織員工旅游其實早已有之。2009年,安利公司組織過一次萬人寶島臺灣行,這次活動引起在臺灣引起廣泛關注。去年,美國直銷品牌如新曾一次組織4000多中國人前往泰國普吉島。今年4月,又組織1萬6000名中國員工前往迪拜開年會。據統計,截止2013年8月,全國共有18家直銷企業舉辦了大規模旅游活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公司組織境外旅游,是其福利的一種體現。這類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公司形象,對經銷商和員工的能力也是一種提升,更能激發他們創造財富的動力。公司的高級經銷商出游已經去過很多國家,只不過是這次例行旅游選擇美國而已,導致如此多的批評實屬意外。
改革開放飛速發展中的中國經濟正處在調整和升級階段,筆者認為,自我妖魔化“境外旅游”只會給國人帶來一種“文化自卑感”,仿佛中國人在素質上注定遠遜于西方人。在這個時候,媒體更需要用科學、理性的態度營造國內外良好環境和形象,引導國人理性看待境外旅游。
(責任編輯 :史曉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