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電子商務系正式對外發布“2014年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網絡輿情指數”,據悉,這是國內研究機構首次針對全國所有339座優秀旅游城市所作的網絡輿情評價。
據稱,該排行榜是該學院根據發布在新浪微博上的100多萬條關于優秀旅游城市的消息和評論,通過科學的模型構建,深入的數據挖掘、整理并統計形成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網絡輿情總排名及各單項排名。
網絡輿情指數不能代表輿情全貌
對此,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輿情監測中心主任朱磊認為,信息爆炸時代,各類排行榜層出不窮,但大多新聞價值大于行業規范價值。排行榜應具備公信力、時效性、持續性、指標完整性。“網絡輿情在一定程度上只代表一部分消費力較弱的年輕群體,有片面化、典型化的特征,不能代表輿情全貌。真正的輿情應該是國家、第三方機構主導,在各個旅游區進行樣本采集,和網上數據的結合,體現共性和差異性,得到較全面的評估。”他表示,輿情的本質是民意,在采集數據時應注重公眾隱私的保護,在得到公眾允許的前提下方可采集。
不過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研究者認為,雖然類似的指數建立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應該看到其積極一面,“它會逐漸融入到宏觀經濟列車體系建立指標中去,并對整個旅游的活動起到監測和預測的作用。該指數著重監測旅游經濟在旅游運行過程中的體系狀況和發展趨勢,以及旅游業的受貢獻度和社會的滿意度。”這種指數的監督具有一定的及時性、指導性、綜合性、可靠性、科學性和合理性。"
網絡輿情監測高頻度或可改變旅游環境
在廣東省旅游協會副秘書長周志紅看來,該指數的更大意義在于其是“首次”。“目前,我國在線旅游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而建立輿情監測預警機制可以說是我國在線旅游發展的當務之急。”他表示,旅游口碑對于企業管理、政府管理、游客的旅游決策都起到重要作用。游客做旅游決策前會搜集相關信息,如旅游攻略、點評等,但游完之后的信息反饋卻存在滯后性,便會產生信息不對稱、不全面等問題。如果在充分利用旅游大數據的背景下,較好彌補這些缺陷,信息收集亦會更加全面、系統。“我希望政府和企業都應加強旅游管理、提高服務質量,為游客提供更準確的旅游數據以做出更合適的旅游決策,豐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