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倆要秀恩愛別處秀去,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刻在快三百年的文物上,這叫犯罪。”日前,網民“鉆石利劍”在微博上稱,有人在故宮內的銅缸上畫心刻字,引發網民廣泛關注和討論。
故宮院方回應稱,此行為嚴重破壞了文物本體和景觀風貌,故宮博物院已就此事件向公安機關報案。專家表示,應繼續發揮游客“黑名單”的警示效應,提高違法成本,管住“任性”行為。
銅缸難修復 網友怒斥“可惡”
故宮御花園坤寧門北邊東側,一口遺存數百年的銅缸被游客刻上了兩個人的名字,并圈上心形。“這種現象不少……但刻畫在銅缸上,實在太可恨了。”故宮志愿者、珍寶館講解員婁旭說。
婁旭就是微博上爆料的“鉆石利劍”。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9月11日,有朋友告知他看到了銅缸上的刻字,他看到后感覺很氣憤,就發了微博。“這缸是清朝乾隆年間鑄造的太平缸,防火儲水用的。”婁旭說,盡管被刻字的銅缸可以修復,但需要將刻字部分打磨下去,這對文物破壞極大。
不少網民對刻字游客的行為表示譴責。微博網友“@鄭府一員”表示:“破壞文物(是)對歷史的不敬,對祖先的不尊。”微博網友“@梅岙山人”則表示,“這種行為既無知又不良,愚昧而可惡!”有網友認為,對于這樣的行為絕不能縱容,應該進行罰款并進行文物法教育,這樣“秀恩愛”不文明,不理智。
有網民直言,“文物遭遇咸豬手”等事件,反映出當事者文明素養不足。網友“宣尼子”說,一系列的不文明事件折射出游客素質參差不齊,雖然一些不良行為是個人所為,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游客的形象,會導致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還有一些與刻字游客同名同姓的網友表示躺槍,網友“@威威郎”表示:“再也不想叫這個名字了,太丟人了。”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諸如刻字留名等一些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屢見報端,多次引起輿論不滿。
據故宮博物館方面介紹,2013年2月,一名叫“梁齊齊”的游客,在故宮清宮遺存的一口鐵缸上刻下“到此一游”,字跡隨后被工作人員清理,幸未對鐵缸本身造成損傷,而該名游客則因此遭社會譴責甚至被人肉。
2015年五一假期前夕,在吳起縣勝利山景區內,當事人李文春攀爬紅軍雕塑照相,被其他游客拍照記錄后在網上傳播,引起公眾廣泛譴責,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
不文明游客“屢上頭條” 故宮管理多被詬病
游客不文明行為屢禁不止的背后,既有游客環境保護、文物保護意識不足等主觀原因,也折射出目前國內旅游消費教育相對滯后、景區管理亟需完善等客觀現實。
“十一”黃金周將至,故宮院方回應稱,將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加強巡查,遇到此類情況及時制止。同時,號召廣大觀眾進行監督,如發現有破壞文物等不文明行為時,及時進行勸阻、制止,并通知工作人員。
對此,有網友認為,觀眾監督只是輔助手段,故宮作為管理方沒有保護好文物,理應反思。針對故宮銅缸被刻字,網友“@茶錢先付”表示:“除了要譴責和找到破壞文物者以外,故宮保衛部門是不是也該追責?拿著國家的俸祿,出這樣的事兒,不應該!”網友“@鼴鼠Critic”說:“故宮門票是實名制的,憑身份證購買,倒查身份證號并不難;如果沒有后續處理,那么故宮方面就要反思自己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了。”
在博物館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文嚴告訴記者,雖然不加防護欄或玻璃罩能夠讓文物展示更具視覺沖擊力,但對于承載中國歷史與文化的古文物而言,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如果沒有加防護設施,就應該加強人工監管,還應在重點文物旁樹立警示牌等,給那些缺乏文物保護意識的游客以警醒。”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思敏說,旅游消費中的一些失范行為表現為游客個人行為,但此類事件的多發是社會文化教育、景區管理落后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景區配套設施不完備、管理粗放、監管不嚴,加之懲處力度有限,這些都會導致游客在旅游、消費過程中難以充分自我約束。”
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羅國安表示,對于景區管理疏漏的問題,也應該通過該事件進行深入反思,“為何刻字者能夠有機會有時間完成這個目標,在譴責當事者的同時,不免會對故宮的管理產生疑問。對于這些文物,以后勢必要通過設置監控、加強巡查力度的方式來提升監管力度,對于私涂亂刻等行為及時發現、及時制止。”
亦有專家表示,對于旅游旺季和高峰旅游時段,可以通過召集志愿者加強引導等形式來對景區在管理上的短板進行及時補充。
管住“任性”行為需加強執法
不少專家認為,此類現象屢禁不止,跟不文明旅游行為的違法違規成本不高相關。2015年5月2日,@成都武侯祠發布消息稱,2015年4月30日,該館《前出師表》石刻被一游客路某某惡意刻字。實際上,路某某早在2012年國慶假期,就曾在武侯祠三國文化陳列室外刻下過“到此一游”。
羅國安指出,一些游客外出旅游,并沒有充分認識到保護景區的義務,個別游客對于社會公德等非硬性約束置若罔聞。
今年4月,國家旅游局發布了《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以提升公民文明出游意識。在5月份公布的首批游客“黑名單”中,就有大鬧亞航、強行打開飛機應急艙門、攀爬紅軍雕塑照相三起不文明事件的四名當事人“上榜”。
根據“暫行辦法”,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一旦作為信息被確認下來,將會保存一至兩年,會影響到游客再次旅游,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出境、銀行信貸。專家認為,游客“黑名單”制度的建立,是對相關法律的有力補充,極大增加了游客的不文明成本,形成很好的威懾力。
“如果諸如‘黑名單’‘恥辱榜’的制度早日實施,不給這些人留下多次破壞的機會,對文物保護也是大有裨益的。”劉思敏說,依法強化懲戒措施之外,還應該加強教育和引導,除了長期的在校期間教育,入園前也應該有臨時教育,這也是文物保護單位的職責所在。